1
自大学毕业后,至今,参加工作已经超过4个年头了。每次回家,都会被一些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长辈问到“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如果回家时间是春节,这个问题则变成了“你去年一年挣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真的,很不好回答。
2009年6月份到2010年6月份,是正式从事销售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我工作及生活状态最好、最亢奋的一年(后来,我跟朋友讲起那一年“尽管穷却很快乐”时说道:“原因大概有两点,其一是上一份台资企业的工作让我太痛苦了,前后反差明显---我相信,如果你先去富士康这样的公司工作一年,然后再跳到其他公司,幸福指数肯定会提升许多;其二是2010年初开博写作让我尝到了点甜头,精神上的充实弥补了物质上的匮乏。”);但同时这又是收入最低的一年——那段时间,我的月收入一直在2000元以下,不过,我却一直没有发过“工资太低”的牢骚。事实上,可以说,那段最穷的日子里,我对工作是很满意的。唯一不圆满的地方,就是当别人问到我“你一个月工资多少”时,我从来不敢说得太具体,只能含糊其辞、打马虎眼:当急功近利的同学问我“你一个月挣多少钱”时,我不敢回答,不仅仅是因为面子、可怜的自尊心,更是因为,我知道,一旦他们得知我工资太低,马上会建议我跳槽,而我对这种建议早已经厌烦了;当爸妈问到我“情况怎么样”时,我不敢如实相告,是因为,以我那点可怜的工资,说出来还不把爸妈愁死?他们肯定会感慨“这娃大学白上了”;而且,他们还会强烈建议我回去考公务员,然后进入体制内参与分赃---可是,我既不愿意让爸妈为我担心,也不愿意去考公务员,因此当然必须“虚报政绩”了。
后来,脱贫了,我对父母遮掩真相的必要性也就不存在了;但是,我还是必须对更多的人说谎。
有一天号晚上,我在扬州火车站候车室等车的时候,旁边一个带着几大包行礼的老人同我聊天。攀谈中,我得知他手里并没有当天的车票,而是第二天的站票!——老人年纪在六十五上下,来自河南安阳,据他说是被劳务输出公司给骗到扬州打工的,之前说是一个月给3000块钱,可来了之后,对方一天只给他60元,而且食宿费用还要自理,这样一算,一个月的净收入也就是几百块而已,他觉得还不如在老家,便辞职不干了;单位已经给他结清了工资,他退了宿舍带着行李到了火车站,才知道车票不好买,旅馆肯定是住不起了,便只得打算在候车室里将就一夜……我问他除火车票之外的路费够不够,他说够的,我就打消了给他点钱的念头;我又看了下他携带的食品袋,发现他带的食品少,肯定不够两天的分量,于是便将我包里的方便面饼干和水分了一半给他。老人道谢后又问我:“小伙子,你一个月挣多少钱啊?”我想了一想说:“也就一千出头吧。”这可能是我近几年来回答这个问题时第一次将金额“往小了说”,而且打得折扣又超级低;可是,除了这样,我又能怎么说呢? 面对这样一位不幸的老人,我能对他说实话吗?尽管我还是个很穷的人,但相对于他目前的处境而言,我俨然算是一个“富豪”了;如果我给他说我一个月挣四千块五千块六千块或其它数字,这会让老人心里怎么想呢?“人家年纪轻轻的,一个月都挣这么多,我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才挣这么一点,看来,真是老了,不管用了。”老人若真是这么想,那肯定会心理失衡,这对目前的他而言,简直是雪上加霜!
回到家之后,又被不少长辈问及“你一个月挣多少钱”,这下,我变聪明了:如果发问者是五六十岁,年收入甚至不到一万,我就说自己月收入在2000左右,以免他们“发现差距”后心理失衡;如果发问者年纪在四十上下,家里还有小孩子在读初中和高中,我就故意夸大自己的收入——这几年,在农村,“读书无用论”已经重新抬头,我作为一个收入不高的人,如果把自己的真实工资状况告诉这些长辈,他们肯定会认为“这娃书白念了,上那么好的大学,一个月才挣这么点钱”;他们这么评价我对我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我担心的是,我那些堂弟堂妹们的学业将会因受到我这个“无能的反面典型”的影响。我甚至还当着我那些还在初中高中的堂弟堂妹的面将我的工作状况加以适当的美化和夸大,目的就是激励他们、让相信知识是有价值的——当然,毫不夸张地讲,尽管我“没挣几个钱”,但在我那些信息闭塞、连省城都没去过的叔叔婶婶眼里,我已经算是一个“很有出息”的人了,我当然有资格成为他们的孩子的榜样。
2
Quora上有一个提问很有意思:我有计算机科学的学士学位,8年工作经验,有什么最靠谱的办法让我一年内至少挣150万呢?
有一个回答得到了4800票,小陌看完后觉得很受启发,于是就自己翻译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给出的建议将会和我曾经给我孩子们的建议一样。
首先,忘掉你的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吧,我也有这个学位,还读了研究生呢。没啥用。
获得真正财富的唯一途径,就是别再依赖你的死工资了。工资,顾名思义,就意味着你在给雇主打工创造财富,而你却给自己制造了枷锁和镣铐。
有人喜欢稳定的薪水,但它肯定不能让你年入150万,或者更多。
我是一家职业介绍所的董事会成员,我可以告诉你:过去几十年,由于通货膨胀,中产阶级的收入其实在连续下降。整个中产阶层都面临着失业的危险,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我当然希望情况会好转,但我很怀疑。
我甚至不建议去下海创业,经营一个公司是一件困恼很多的事情,比如客户想要回扣,员工互相约炮,产品经常搞砸等等。
一多半的失业者都有大学学历……我曾经非常想找到这样一个人:他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也不受雇于任何人。
后来,我在亚马逊网站上看到一个叫史蒂夫的家伙,他写的书经常在排行榜上打败我的书。《23招教你摆脱拖延症》怎么可能比《选择你自己》排名更高呢?
他的其它书还包括:《70个健康好习惯》《如何一个小时内建立一个成功的博客》等等。
而且,每隔一两星期,他就会出另外一本书。
起初我发现他署名Steve Scott,但是很快,我发现了封面不同、但风格一样的书出现在SJ Scott的作者名下。
他简直就是一个写书机器。《1元售价是一种新的免费》《如何清空你的收件箱》……连续不断。
于是我就给他打了电话。我与他素未谋面,也没有任何朋友认识他,我想他住在俄亥俄州中部。
我想弄清楚这家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并且让我的孩子们也这样做,这样他们就不会像我在二三十岁期间那样,充满了恐惧和焦虑。
他告诉我,两年前他还是个穷光蛋,整天尝试怎么做才能挣钱。那时,他的银行存款几乎为零,而且没有任何收入。
“上个月我挣了25万”,他对我说。
过去两年,他写了42本书,现在每三星期就会写一本。
我问他:“其他人也可以这样干吗?”他说可以。
他基本上每天要写2000个单词,在每本书的前面,他会通过各种免费的东西,引导读者订阅他的邮件列表。
“一定要找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他告诉我,“然后把它切割成很多小块儿,每本书只写其中一块儿。”
“比如,如果你对高尔夫感兴趣,那就先写一本《如何买到好的高尔夫装备》的书,然后写一本《如何用10个简单步骤提高挥杆能力》的书,然后再写一本《学习怎么在60分钟内100%推杆进洞》,以此类推。”
每本书都会增加他的邮件订阅者,越多的订阅者会让他的书卖得越多,然后不断持续。
猜猜看:他在大学里学习写书和营销了吗?
当然没有,他的大学本科专业是犯罪心理学……
原始积累阶段花了他整整两年功夫,但现在他已经是一个懂营销和具有企业家性质的大牛,——尽管此前他没做过任何类似的工作。
他没有老板,享受着自己的自由时间,但他比95%的公司CEO们都挣得多。如果让我毕业时重新选择的话,我会想他那样做,而不是像我走过的老路那样。
我问他为什么告诉我这么多秘密,难道不会有人山寨你吗?
“会有吧,”他说,“但我工作真的很拼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