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可能是因为能够静下来的原因,我能够静静地思考一下忙碌的时候根本无暇顾及的事情,静静地体察自己的情绪、认知,能够发现问题的真正的节点在哪儿。
我很早就感觉自己有个毛病,那就是无论做什么,都想要快点结束。本来做之前,情绪挺高涨,考虑问题挺周全,但是,一旦进入真正的实践中,就开始缺乏耐心,就想怎样快点了了。往往,影响最大的是情绪,做事情老是情绪化。
记着每回做事情的时候,开始都会很热心的做个计划。非常周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开始实施细则。但是,在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加快速度,省略一些细节,不再顾及事情的完美。情绪呢,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会不住的问自己:怎么回事?还没完?!真讨厌,做不完了。顾及那么多干什么,草草了事就行啊!结果,因为自己带着情绪做事情,很多时候结果并不理想。

人的情绪变化为什么会反差如此之大?_情绪是指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
那么,情绪多变是怎么回事?做事情有时候缺乏耐心怎么回事?
其实,静下来想一想,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过程,无论这个过程是好还是坏。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有好的让人满意的事物;也有不好的让人讨厌的事物。对个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接纳。接纳,无条件的接纳。就像现在睿智的人们所倡导的那样,改变能够改变的,接纳改变不了的。
而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如果不能够随时随地的改变自己,一味的用自己的情绪说话,就可能被情绪所左右,非常限制人的眼界与发展。正因为有思想、有情绪我们才与众不同,但是情绪化并不是感情丰富,而是感情的失控,特别是作为一个管理者、一个决策者,情绪化的思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情绪化,是表面化,说明你自控力较低或不足。做人做事,不够深刻,思考浅层或不懂思考。是被本能、自发操控的行为。
从大体上来说的话,如果能够稍微控制自己的情绪,会更理性化;会符合社会主流,会让人更适应社会。
不管做什么事,任何时候都不能情绪化,那样做事只会吃亏的是你自己,要想控制自己,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化,要能够辩证的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都有一个过程,无论好坏。要能接受时间的考验,从心里急燥到心态平静,起到很大的作用,另外多多接触一些朋友,在接触中积累经验才能心中宽广。
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他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会让身边的人为他的情绪所累,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同样的,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时,自己不要带有情绪。走在路上,不要把自己的心情挂在脸上。因为当自己工作办砸了,心情的低落的时候,没有人会同情你。
做事情,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一座高楼大厦的立足,精细于每一块砖头的垒积。一幅精美的家具,也由无数个精致的过程组成。没有事情可以一促而就,就像人一样。成功需要付出很多过程。不要厌恶过程,要耐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做好过程,才可以得到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