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常年呆在实验室潜心科研的大龄单身女青年,比起替导师写莫名其妙的标书,春节回家大姨小姑的灵魂三问:“年龄几何?工作否?有对象否?”更是让人头秃。可怕的不是敌军的强攻而是友军的叛变。
自从隔壁王阿姨家的媳妇怀上二胎开始,家里的太后便开始蠢蠢欲动。时不时给我发个朋友圈截图,配文:我的某某小姐妹已经抱上孙子了,好羡慕。试图委婉得提醒我抓紧时间找对象,结婚,生孩子,不要输在人生中转站。迟迟没有进展的我,让太后意识到怀柔政策对我来说完全没有用,于是鼓动我爹对我进行经济施压。原话大约是“什么时候找着对象,什么时候恢复生活费供给。”我辈岂能为五斗米折腰?!事实是——能!一边紧巴巴的捏紧钱包过日子,一边动用我所有的人际关系开始紧锣密鼓的找对象。凭借交友软件成功脱单的室友第一时间抛来橄榄枝。
看着好评如潮的社交APP,我不禁感到胜利在望,火速注册账号,开启情侣速配。第一次匹配了一个典型的理工科直男大学霸。三句话不离学习,聊不过五分钟就说自己要学习不聊了。学渣本渣表示高攀不起,火速撤离战场。第二次匹配了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公务员。时刻需要你报备在哪、和谁在一起、在做什么。三分钟不回消息就开始疯狂打电话发视频。被逼到喘不过去,直接拉黑了事。第三次匹配了一个文艺的诗人。聊星星聊月亮谈人生谈理想,过了一礼拜,对方来了一句,以后愿常伴青灯古佛,遁入空门,不愿耽误我的青春。遂罢。然而戏剧的是两个礼拜后对方晒出了与新女友的合照。
一个月之后再看软件评论里各种脱单成功的感谢评语,我不禁感叹“幸存者偏移误人啊”【幸存者偏移: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垂头丧气的注销了账号,并将软件拖进了垃圾箱。网络姻缘一线牵,真爱着实难找见。分析总结一番之前的失败后,我决定开启线下交友模式。没曾想这年头参加个单身相亲派对还要先缴纳会费,我瞅了瞅自己的支付宝余额,还是决定另辟蹊径。寻着一周末晚上,我把微信里仅剩的几十块零钱分成十来个红包扔进家族群,待气氛达到高潮我则厚着脸皮求介绍对象。听我爹事后给我描述,太后当时发现我在群里干得这番大事业,肠子都快悔青了。虽说给太后脸上抹黑了,但是我确实在两个小时内拿到了方圆几百里内各大单生男青年的资料。于是我有了每周末在星爸爸相亲的固定活动。
一回生二回熟,经历过前两次大眼瞪小眼的尬聊后,到第三个周末的时候,我已经完全适应节奏甚至可以主动引导相亲对象开始话题了。与线上披着马甲直接表现个人喜恶不同,现下的相亲每个人都尽力维持着表面的和谐,所有的情绪只有在对方转身离开后才会开始外泄。我们用挑选商品的眼观,追求最高性价比的心态,如同两个精明的商人分坐在谈判桌两边。很多时候,我嫌弃着对方不修边幅的同时,对方心里对我的身材也甚是不满,当相互打量的眼光突然碰到一起,我们倒是会默契的相视一笑喝下手边的咖啡。
这样痛苦的折磨直到我遇到第六个相亲对象才停止。我的第六个相亲对象无论是相貌,工作还是家庭都让我挑不出错,我们也很聊得来。临结束的时候,对方终于问出了大半年来我一直期待的问题,“请问我有幸可以成为你的男朋友吗?”,那一刻,没有想象中的如释重负,也没有面对恋爱的甜蜜欣喜,我呆愣在当场,脑子里一片乱哄哄的。无数的声音在耳边一遍遍质问我,“这就是你想要的吗?”,怂人如我,落荒而逃。
一宿没睡,卡着早起遛狗的点,我给太后打了一个电话,汇报了一下这半年来的“寻爱之旅”。“你这是想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想提前请赏吗?”电话那端的太后一如既往的开启毒舌技能。
“妈,经过这半年我只是更加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爱情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不能比我一个人的时候更快乐,我为什么要选择降低快乐值?我不是在拒绝恋爱,我只是在等那个对的人出现。就像你会遇见我爸那样,我也会遇见那个人的不是吗?若我一生都没有遇到我坚持在等的那个人,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遇见了你们。”
回应我的是一段长久的沉默,过了好一会儿,“这周末回来吃饭,给你做糖醋排骨。”
“那相亲?”
“算了,回来边吃饭边等你的意中人吧”
“好嘞!我还想吃清蒸小黄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