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天室里进来一个天津小伙,地道的天津口音,让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联想到了德云社,听着甚是享受。
可是小伙子却很苦恼,据他讲:他去了一家常去的小店买烟,平时买的是10元多一包的,那天买了20多元一包的,老板娘跟他说:“呦,今天抽好烟啦!”小伙子就觉得这句话伤害了他的自尊,不爽了好几天。
虽然我们不在当场,不太清楚老板娘当时的口气神情,但据日常生活经验来说,每一个到店消费的顾客,对经营者来说那都是是上帝一般的存在,即使不说什么好话也决不至于出口伤人吧。
所以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导这个小伙儿:“伙计,你可能真的想多了!”“老板娘她不至于故意损你吧!”......但是小伙子仍旧耿耿于怀。
出了聊天室,这件事还是萦绕在我心头。我自己是不是有时也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呢。要说完全忽视别人的目光也是不现实的,毕竟我们不是独立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我们也需要通过别人来修正自己,完善自己。那么这个度又应该怎么把握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所以,注重别人对你的评价,从深层次上来讲,是希望能够满足自己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需求,这本身无可厚非。而且对于别人诚心诚意的见意评价应该虚心聆听,认真思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万事总有个度,有言道:过犹不及。如果你过分在意别人对你的一举一动,你会活得非常辛苦,比如别人毫无意义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让你浮想联翩,过度揣测,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建筑在别人的身上,那人生岂不是活得很灰暗,很窒息,毫无自我可言了?
因此,我觉得除了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不能含糊,在一些边边角角无伤大雅的小事情上不妨发挥一下阿Q精神,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万事往好处想,没有必要过分追究,这样既不破坏心情,又解脱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