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偶遇“学霸”的妈妈
有一位北京的朋友谢女士,儿子从小就是学霸。2019年为了确保儿子能进入一流初中,她做了很多预案,参加了至少5所学校的入学考试,并准备了一笔不小的专用资金(你懂的)。到了7月中旬,陆续4所学校都发来了录取通知。从一堆好学校中选择,虽然也有纠结,但总归是幸福的。最终,他儿子选择了知名的北京十一学校。
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虽然结果无法模仿,但有些方法却值得借鉴。还记得2017年暑假,她带孩子参加《未来领袖特训营》,我有一次现场采访她,了解到他儿子是学霸。我就很好奇,请她分享教育学霸的“学林秘籍”。她讲述孩子上幼儿园时的一些场景牢牢记在了我的脑子里——他在家里准备了一块小白板,每天接孩子回家后,总会让孩子给她讲讲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她就像小朋友一样端个小板凳坐在那儿认真听,有时还会举手“提问”。她说让儿子“做老师”的角色扮演,让儿子越来越自信。难能可能的是,这种角色扮演游戏她母子俩不是完了几次,而是玩了好三年。不知道你从这个故事中“品”出了什么味道呢?
后知后觉的我,直到最近,也就是4年后,才从这段平常的对话中挖掘出了可能影响我后半生的“学霸线索”。这其实还得感谢S老师,上上周参加一次线上读书会时,他一句调侃性质的话令我产生了困惑(因为与我认为的很矛盾),我于是顺着这个线索挖掘了两周,现在总算解了心中的疑惑。我突然意识到那位朋友的教育方法是那么有智慧。
二、“超级无敌”的学习方法
你或许好奇,S老师到底说了什么话启动了我的求知欲,继而付诸了两周的探寻呢?他说,有一种说法“教,是最好的学”,但是没有学会怎么教得好别人呢?那不是误人子弟吗?
我以前也人云亦云经常说“教是最好的学”,只是觉得有道理。那次听完S老师的话后,我很困惑,就开始搜索这句话的源头在哪儿?最终发现来自“费曼学习法”。于是又翻阅了很多人写的关于费曼学习法的书和文章、听了很多人讲的有关费曼学习法的视频。这几天,我一直很兴奋,我觉得费曼学习法就是绝大多数“学霸”在用的方法,只是有些人可能“暗合道妙”日用而不知,并没有用这个概念来说出来而已。
费曼学习法到底是什么?普通人可以学会吗?学生可以用吗?成年人怎么用?
这些也都是我特别关心的问题。
先说费曼其人,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纳米技术之父,他除了天赋禀异,更厉害的本事是总能将复杂的事物抽丝剥茧,用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来。他甚至认为,如果不能给把复杂的原理用8岁孩童能理解的语言讲述出来,只能说明你还没有真正搞懂。
我崇拜以简驭繁的高手,我更尊敬那些善于总结出简洁方法论,并乐意分享出来的牛人。很多时候,我们起初想要学习的是可以拿来即用的方法、技巧。学到后来,我们会发现,有些总结出这些方法论的人本身也对我们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的生命热忱也在潜移默化的感动我们,给我们滋养。费曼最广为人知的著作就是《别闹了,费曼先生》,光看到这个书名,就觉得是一个有趣有料的生动灵魂。建议有兴趣一定要读读费曼的书,你一定会体会到生命被点亮的感觉。
费曼学习法简单来说就是四步:
第一步,选定你要学习的目标,或许是一个概念。
第二步,做个戏精,自己跟自己演戏,就像旁边坐着一位8岁的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概念教给他。
第三步,如果没有把别人教明白,就返回到第一步继续学习这个概念,打通刚才卡壳或是说不明白的地方,再去教别人,直到教会别人。
最后一步,将已经搞懂的概念总结提炼,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好是一个类比。
这四步中,最关键的就是“教”,而且“教”的是认知能力弱、背景知识少的“外行”,你必须去掉专业术语,用自己的语言(通俗的说就是“说人话”)向对方说明白。教的效果评判只有一个:听者认为自己听明白了,而不是讲者以为自己讲明白了。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才能将松散的信息片段编织成紧密的网状体系。
为什么最后一步特别强调要把为概念找到一个类比呢?认知语言学科的创始人乔治·莱考夫曾这样定义和评价“类比”,以一种事物认知另一种事物,恰恰是学习的本质!因为人类只能通过已知事物来解释未知事物,我们很难凭空去理解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而类比,正是连接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的桥梁。比如,某品牌饮用水把自己形容为“大自然的搬运工”。
三、“教”是最好的学
费曼学习法也可以说是一种用输出倒逼输入的学习方式,他提醒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时不时抽身出来,通过讲“自测”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通过做出“类比”检测我们是否能从复杂的事物中抽取出最核心的东西。真正掌握了费曼学习法后,人做事就很容易抓住最关键的20%,从而事半功倍。掌握了费曼学习法的人,沟通就很容易让对方明白,提高沟通效率。
其实,有一件事情可以让我们很好地操练费曼学习法,那就是写作。写作的出发点就是自己想清楚,再给读者写明白。写不下去的时候,其实正是被没有完全搞懂的地方卡住了,此时必须回过头重新梳理,一步一步想清楚,一点一点写明白。如此,当完成一篇文章的时候,你会发现,本来觉得明白的东西其实认知很不到位,经过写作输出,不但自己想明白了,通过文章还能让别人也明白。
有一句话说“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口才好的人一定是人才”,从费曼学习法的角度来分析,口才就是一种强输出,如果自己没有搞明白要讲的东西,很难让听的人明白。同时,为了能有更丰富的表达素材,又会倒逼我们加强学习和输入,如此在强输入与强输出的长期生活中,人就变得很有厚度,演讲状态就会举重若轻。这正应了学习型中国论坛创始人,20年资深企业家演说导师刘景斓的一句话“演说是老爸修行最快最有效的通道”。
教,确实是最好的学,开头那位让孩子“教”自己的妈妈,其做法正是暗合了费曼学习法,难怪能培养出学霸呢?只是这里的“教”是为了“验证”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焦点还在自己的学习上。如果焦点向外,“好为人师”的去教育别人从而获得其他好处,那就真是误人子弟、谋财害命来了。S老师担心的正是后一种“教”。
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所记住的每一样东西,那么剩下来的就是教育。”我们每个人真正从教育中获益的就是长时间印刻在脑子里的东西。换个角度来思考,作为学习者,我们所要追求的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呢?毫无疑问,好的学习方法是要帮我们把学过的东西更长时间留在脑子里。
美国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它用数字形式展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学习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是听讲,两周后我们只能记住5%,只是阅读,可以记住10%。重点是,当学习方式变成“教授别人”时,就能记住90%。奇迹是如何发生的?正是“教”的视角给与了学习者及时清晰的反馈,“卡点”不再是觉得自己笨的借口,反而通过重新学习知识把“卡点”从未知变成已知,从而让知识脉络清晰地刻在了脑子里。当然,图中的数字不一定能代表每个人使用同种学习方法时都会有相同的收效,但也已经足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以教代学、以学促教”的费曼学习法的奥妙了。
四、家长朋友,看下去
看到这里,有些心急的家长们会开始尝试请小孩子每天讲讲自己学到的东西。恭喜你,这确实是个好的启发。然而且慢,有效的学习其实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毅力。费曼学习法并不能直接解决学习动力问题,而动力问题又是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毕竟再好的驾驶高手,也难以让没有点燃发动机的汽车移动半步。或许看完我下面这个故事,你会有更多的启发。
我认识一名小伙子,初中时因为贪玩只以刚刚挂线的分数被当地一所普通高中录取。父母本来想托关系帮他进入好一点的高中,他死活不肯,执意进入了他“名正言顺”考进的高中就读。万万没想到的是,高二文理分科后,他的名次竟然跑进了年级前三,这可是他上学十年历史中最闪光的记录。令人费解的是,其实更有可能是那中间发生的一些“严重干扰”学习的事帮了他大忙,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什么事呢?对了,就是青春期孩子常见的“早恋”,而且还是“网恋”。
万幸的是他喜欢的是一位“学霸女生”。这个“干扰”彻底点燃了他的学习动力,让他玩命学习。我只列举两件事,你就知道他的变化就多么大了。一件事就是,他自动自发养成了运动习惯,每晚在操场跑步3000米。有一次他妈妈去学校送东西,看到他在篮球场上飘逸的身姿,兴奋了好多天(在妈妈心目中,他是宅男,不爱运动)。还有一件事,他主动选择不把手机带去学校(高中住校,一周只休息周日一天),这对好玩的他来说得有多大的克制力。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看到他学习好后,好多同学都来请教他,他在高二高三那么紧张的学习中,还在抽午休时间、晚自习后时间辅导同学。现在我明白了,辅导同学看似浪费了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但其实很有可能反而巩固了他对很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确实成就了他更好的“学”。
五、“三个好习惯”让你成为学习高手
到这里,我就已经毫无保留地分享出了我所知道的最厉害的学习方法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学习是认知活动,其实学习也是体力活动。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说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起而行动,做到“知行合一”,好方法才能真正长成你自己的能力和本领。
关于如何践行“费曼学习法”,我有三点行动建议:
1、学习时试着做一个“戏精”,自言自语,讲给另一个自己。毕竟8岁孩子实在难以随叫随到,教自己反而是可以随时随地的。
2、养成动笔写的习惯,哪怕从几句话开始,久而久之,这种输出方式就会帮助你快速成长(具体可以看我上一篇文章“在新手热衷“写作变现”时,写作“高手”在到底在谋划什么?”)。
3、培养演讲分享的习惯,哪怕每天用微信语音60秒给自己讲一个小观念。有一位老师就是这样自我操练成为了行业内的演讲达人。
欢迎朋友们就读书成长的话题留言与我交流。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请点赞、转发,让更多热爱成长的人学会学习,认知升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