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丘墨豸
孙老头的“威名”在生产队还是响当当的。头几年,生产队那阵,每逢开会,队长讲完话要宣布散会时,他都要站起来说几句。生产队的会计嘛,队委会的主要成员,除了队长、副队长,也算三号人物了。他要说话,谁也拦不住,但大家伙的心里却都对他讨厌得很。
其实,他所能讲的,无外乎是社员往来账的事,谁家在生产队里花销大了,要超支了等等。有人就骂他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那时候正赶上刘兰芳讲评书《岳飞传》,有人就背地里管他叫“张邦昌”。人家祸国殃民,他没祸害生产队,也没殃老百姓,可是大伙就是不待见他。
其实,这样对他有点不公道,以他的那点权力,上有生产队长,他也当不了什么大事,反正大家伙就对他没有好印象。
那些年生产队效益并不好,每到年终岁尾,老板姓辛苦一年也剩不了几个余钱,还有不少人家一算账,还欠队里的钱。
在年终结算时,队长就指使孙老头把生产队的一些固定资产算进了收入。这样一来,老百姓当然可以多获得一些收益,大家伙自然高兴。
可是过了年,乡里有关部门下来查账,结果给查了出来,说这是虚打冒分,瓜分集体财产。要说起来也是个大事,挖社会主义墙角,生产队长是要犯错误的,会计也脱不了干系。
在老百姓看来,挖不挖墙角和老百姓关系不大,只要对老百姓是件好事,大家就高兴。可现在出了问题,担责的就是队里干部了,孙老头此时的人品就暴露了出来,口口声声说自己不过就是把帐的,队长让怎么干就怎么干。话倒是也有些道理,可这个时候要撇清自己,就让大家伙不乐意了,纷纷指责孙老头不地道,“张邦昌”的外号就这样出笼了。
外号一喊出来,马上得到大家伙的认可,有人说:这是谁想出来的啊,简直形象得不要不要的啦!于是,很快地在队里传开了。
时间一长,这个外号喊顺口了,一张嘴就溜达出来了。有一天,赶车的姚老板说话没注意,当着他的面就喊出来了,可把孙老头气坏了,吹胡子瞪眼的在那里质问人家:“谁是张邦昌?你再说一遍,谁是张邦昌?说我是张邦昌,我还说你是秦桧呢!”
那个姚老板,平时在队里名声也不太好,他俩算是半斤对八两。这下可好了,出了个张邦昌不说,又带出个“秦桧”来,一时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