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学那会卯着劲儿地学英语,可直到参加工作,发现自己还是不能熟练运用。对此,我非常苦恼。2016年后半年,我的英语学习就逐渐停滞了。
也是在2016年,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李笑来的《人人都能用英语》,没看多久我就如获至宝。李笑来提倡“用”英语而不是“学”英语,有一次他回答别人的问题,说了大概这么一句话:
英语这东西,学不好就别学了,直接用吧。
对呀,为什么不直接用呢?2016年11月19日,李笑来在知乎上举办了一场讲座——人人都能用英语。邀请嘉宾有两位:说中文几乎没有口音的王渊源和说英文非常流利的王蒙。那次的讲座让我脑洞大开,英语学习的底层操作系统得到了更新。
李笑来认为:即使“哑巴”英语也是有用的。这一观念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我之前的想法一直都是“哑巴英语是骗人的,说出来才行”!
其实仔细想想,哑巴英语不也是英语能力的一种体现嘛——英文阅读无障碍难道不厉害吗?那次讲座之后我一直在琢磨,如何把李笑来的方法论用在自己身上。年后的一天,李笑来在专栏中提到一个概念:Kelly criterion,中文翻译过来叫凯利判据,我就试着在维基百科上查了一下,还真有,并且介绍的很详细。于是我尝试着翻译了一小段,觉得挺好玩。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每天在Wikipedia上翻译一小段英文,并以“日知录”的形式每天打卡,乐此不疲。后来我在永橙老师那里获悉了“积累势能”的方法,我认为这个方法是刻意练习的关键,具体来说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每天做
可执行
有挑战
我把这三个条件套入我的方法分析一下:
每天做:每天翻译一小段英文,介绍一个概念;
可执行:任务量不算太大,可行性高;
有挑战:翻译是个技术活,难度是有的。
这样分析下来,我目前的方法符合刻意练习的三个条件,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才能看到效果。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学英语”,而是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英语”。
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历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早已把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甩了好几条街。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GDP的增长与过去相比确实是天翻地覆。然而,谈到综合国力,中国与美国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差距。比如,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但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一直是软肋。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国家的这种持续的压倒性优势让英语最终成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这一点短时间内是不可逆转的。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已经将世界的各个角落连接到了一起,“地球村”已经成为事实。所以,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要做国际化中国人。我们必须要与国际接轨,而接轨的最佳方式就是掌握外语——你知道获得第一手资料有多重要吗?
英语就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另一个世界大门的钥匙。进入那个世界的人,必然已经看到了门外的人所见不到的全新的世界——这看似微小的不同,其实质是底层观念的巨大差异。不过有一点非常肯定: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把钥匙紧紧攥在自己手中,谁也抢不走!
不掌握英语,整个世界都与你“无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