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莫言《生死疲劳》

再读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 沃文 | 来源:发表于2024-02-11 06:24 被阅读0次

春节期间的读书计划里有读《读者报》《中华读书报》《中年读者》《文学艺术周刊》《青年文学家》这些未读的报纸和期刊杂志。

《中华读书报》里的记者采访莫言,问及莫言获诺奖的主要原因,莫言说:“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给我的。”可见《生死疲劳》的分量不浅,但是,前一段时间在八斗书屋买回来的《生死疲劳》,只是草草泛读了一下,通过访谈才知道《生死疲劳》的分量很重。

莫言写《生死疲劳》只用了43天,重新再读《生死疲劳》,最大的感受就是莫言高超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是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在叙述角度和小说结构上呈现了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主人公西门闹经过六世才轮回成人,还魂不是由鬼掌握而是由阎王决定,每次轮回都是以轮回后的角色讲述故事,分别从驴、猪、狗、牛的视角感受到高密东北乡风土人情和发展变化。地主西门闹冤死之后转世还魂成西门屯的畜生,以及最后一世为人“蓝千岁”,作为动物叙述者,他既有动物的身躯,又有人的思想,既适应动物习性又了解人类世界,于是,这些动物上演了一出出看似不可思议却又饱含人性的悲欢离合。

这本小说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此书出现了莫言这个活生生的在高密东北乡长大的人物,此时莫言不是作家,而是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使得作品更加真实,读者在小说和现实中的莫言之间来回穿梭,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通过“莫言”这个人物得以表现。

《生死疲劳》中有元小说的影子,作品中不断出现莫言的其他小说,在描写某些场景时,借用莫言的其他小说,这就形成了“小说中的小说”,这也是超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他的鬼怪传说作品这一手法明显受中国鬼怪小说家蒲松龄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中国传统迷信和神话故事的影响。

《生死疲劳》中关于月亮的描写很多,始终贯穿于整个作品。逝去的灵魂最终飞到了月亮上,所以,月亮上有很多黑点,月亮是逝去之人的栖息地。无独有偶,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曾拍到“天宫”,说是人死灵魂升天以后居住在天宫,这个美国人拍到宇宙中一座神秘建筑,照片一经曝光就引发轩然大波,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上帝的居所天国,也有人认为这是外星人的建筑,莫言《生死疲劳》中这一说法是不是和这一发现有关,无论如何,莫言的《生死疲劳》受到西方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佛教“六道轮回”的 影响。

相关文章

  • 莫言《生死疲劳》

    刚看完莫言的《生死疲劳》,这么一本大部头的书,我光读就读了十来天,而他写作只花了43天。该书讲述了一个人死后在畜生...

  • 《生死疲劳》--莫言

    大概作家是相信转世的,所以这本小说的主人公西门闹,才会转世成驴、牛、猪、狗、猴,历经5次投胎最终成为了大头人。惊叹...

  • 莫言—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这个书名源于佛经中的一句经典:“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主人公西门闹经...

  • 《生死疲劳》【莫言】

    均分土地,历朝都有先例,但均分土地前也用不着把我枪毙啊! 我这人有个怪癖,每逢喜事手就发痒,非努力劳动不能解除。在...

  • 生死疲劳

    文|JKCP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莫言《生死疲劳》 记得莫言六年前刚得诺贝尔奖那会儿,这事...

  • 《生死疲劳》读后感

    最近在读莫言的《生死疲劳》,这是我第一次看莫言的小说。 《生死疲劳》是一部长篇魔幻的现实主义巨著,...

  • 浅谈《生死疲劳》的历史审视

    《生死疲劳》是莫言作品向历史叙述视角转变的一部作品。作品中运用了章回体的形式来写作。在《生死疲劳》中莫言打破了主流...

  • 《生死疲劳》莫言摘要

    以下是用kindle看此书划的比较感兴趣的话。导出后再批注下。可能也没有当时所思所想的感触了。莫言生动的语言还是很...

  • 莫言的生死疲劳

    莫言《生死疲劳》开篇语:“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书中,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农...

  • 读完莫言《生死疲劳》

    昨晚通宵读完莫言《生死疲劳》,算是第一次完整阅读一部莫言小说(大学时读过《蛙》,但是有点囫囵吞枣)。初步感受如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莫言《生死疲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nr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