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没有自我,注意力大部分时间放在孩子身上,孩子都会频繁自恋性暴怒,很容易进入偏执状态。”
这个结论是最新关注的微博博主---李雪爱与自由 总结观察出来的。
联系到自己以及身边的家人和朋友,这个观点,真的是醍醐灌顶。因为我一直有这样的疑问,到底怎么教育,才能培养出温文尔雅知书达理勤奋上进的孩子?为什么身边的孩子们都易暴易怒,脾气非常大,哪怕你不溺爱,都很难避免,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状况会慢慢有所改善,但是无法消除。
很多育儿书籍,还不如这一句总结来的直白。
因为你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做什么都被你关注,没有自己体验的空间,因此就很容易暴怒,哪怕是孩子,也需要自己的独立空间。
印象中,我在外地每次打电话给两个孩子跟他们交流的时候,边上都会有大人,我问什么都有人教他们怎么说,他们自己反而都不需要思考怎么表达,导致他们的交流能力其实是非常弱的。甚至到了现在,我问小侄子,幼儿园的一些事情,我妈都还会替他回答,我就很暴躁,其实我并不是真的很想知道他是怎么吃饭怎么睡觉的,只不过是想多跟他交流,看看他能不能将一个简单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的事情多了,孩子就少了很多思考的机会,自然而然就成长的慢。其实这个过程中,我的角色也相当于一个孩子了,我在努力的去交流,却被意外的打扰,所以我是暴躁的。
我去年长达半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和两个孩子以及我妈生活在一起。每天早上,伴随着我妈的怒吼醒来,因为小侄女起床太晚,穿衣洗漱吃饭磨蹭,每天都是在不停的催促,生怕迟到了。我其实很困惑,大人急得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孩子却不紧不慢,好像上学迟到不是她自己的事情一样。老妈每天早上都像使命般的以不迟到为目标,奋力的督促两位小朋友。但其实,这个对迟到的概念和体验,是要他们自己亲自经历的。如果今天迟到了,是因为孩子吃饭磨蹭,或者是赖床,或许下次孩子就自己吸取经验,努力不赖床不磨蹭。这样,就不会天天发生一早就狮子吼的景象。迟到也不是什么大事,偶尔迟到也没有关系,大人要做的就是,提醒他们迟到会发生什么,就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后果吧。把所有不好的结果挡住不让孩子体验,其实真的是很愚蠢的事情。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体验人生百态的过程。
小侄女习惯性拖延,寒假里读书和作文,催了又催,没有用,孩子反而总是嫌弃你唠叨烦人。因为家里都不看书不写东西,孩子没有这样的氛围,你很难让她培养这样的习惯,不是说督促没有用,而是长期来看,这样属于强迫,收效一定甚微。只有自己主动的想要学习才能产生良性循环。有段时间,我自己特别自律,每天坐在高架床的上铺,架着一个桌子,和小侄女约定好,一起看书。她反而很自觉也很认真,完全不需要我一催再催,只是提醒一下即可。各自看书的过程中,我也不盯着她看的什么内容,读多少页,只是偶尔听着读的不对的时候去纠正一下。其实我都觉得这个纠正的过程也是多余,就让她自己去读,如果错了后面自己也能知道的。每天看完就可以看电视,孩子反而很愉快,自己计划看什么,看多少,看完了让我再给买。
你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你不够好,就去学习,不要什么时候都围着孩子转,你没有自我,孩子同样也失去自我。和孩子一起成长,谁说一定就是你教育孩子呢,孩子同时也让你做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