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我们面对很多选择,有可能纠结,有可能迷失,有可能不知所措……
但就是因为各种选择,你才会找到自己,才会找到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
今天跟你分享几个有关选择的小故事。
“走好选择的路,你才能真正拥有自己。”
1
前两天有人问我了一个问题:
他现在有一笔钱,是买房子还是拿一大笔钱去投资自己去学习?
如果是客套一点的答案,可能是都可以啊,看你选择。
但我告诉他,我的观点是:买房子,不要犹豫。
买房是一个绝对不会亏本的事情,稳赚。
但是不是每个人的学习都能全部赚回来,甚至超额赚回来,真的不好说;虽然我是个强调「个人成长」的讲师,但也要说实话——理智一点。
而且,你可以有便宜一点的学习方式,比如学了洋葱阅读法 以后,再想学习和研究任何领域,看书就好了。
总不可能买了房子之后,一本书也买不了吧,你说是不是?
2
在阅读课上,我鼓励大家阅读之后尝试输出。
有位同学就向我提问:
“我小时候写作成绩平平,平时总会遇到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心情的情况,就是经常词穷,我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我回复他,你还记得文案界大神小马宋“锅炉工成为创意总监”的故事吗?
“如我的第一份广告公司的工作,虽然我想法很多,但是真正有用的不多,对于广告创意的思路也很局限。
那好,我用了一个笨办法,阅读大量的广告创意案例。那时,我和同事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把德国的一本世界级广告创意杂志十年来的作品,从网上全部下载下来,一共是20000个顶尖的创意作品,我又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他们分门别类的整理成了10个PPT。而我则把这20000个创意反复看了三遍以上。
当我看完了这些创意后,我发现,其实市面上大部分广告,创意方法都是来自这些经典的创意,无非变变形式而已。
同时,我也收集了世界上最经典的文案,全部抄写了一遍。大部分经典的文案我都是背诵或者能够复述。
这时,你写文案的时候就有了各种不同题材和思路帮你。”
我把这个故事做来一下图解:
一个技能的知识和套路你可以在书上课上都可以学到,但不是所有人都会选择去花时间去做的。
3
有人问我,她想请李欣频给她的新书写推荐,结果特意去参加李欣频老师的课程,但是连套近乎的机会都没有。
她知道我的《洋葱阅读法》有李欣频的推荐语,于是问我怎么做到的。
我答复她:人脉其实和银行账户一样,只有平时不断的存进去,才有可能取得出东西来。
我把这个观点在洋葱课上分享了,有同学追问:
“那如何与专业牛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作为小白,为对方能提供价值很少,该怎么做呢,从哪里入手?”
我答复他:你这样问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先考虑让自己从小白成为高手吗?
别只想着抱大腿,要有在别人腿上跳舞的能力。
image4
“六哥遇到两难问题的时候是怎么决策的?”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白岩松的一个新栏目。
他在全国高校做巡回演讲,第一站河北大学,谈到选择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
“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永远选择那个让你相对难受的。”
为什么?
因为,相对难受的那个,往往意味着需要你跳出舒适区,做你不是很熟悉,不是很擅长,会给你带来痛苦的。
所谓的成长,只有在跳出舒适区的时候,才会实现。
5
奇葩说第六季在热播,每一次的辩题几乎都是选择:
○ 没有用的废话要不要说?
○ 要不要选择精致穷?
○ 博物馆起火了,救画还是救猫?
有人问我过,救画还是救猫。
我说当然救猫!
对话就此结束。
但是我自己还是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呢?
为什么我的选择是这个?
是什么影响了我,让我做出这样的决策?
我曾经在黄执中的课上,听他教我们如何讲自己的故事。
他教的第一个句式是“我曾经……”
乍一听觉得这不废话吗,讲自己的故事,肯定是“我曾经”开始啊。
但是别着急,黄执中说,当你说完我曾经之后,后面还需要补一句,你这个故事才是一个好故事。
补什么呢?
补一个选择。
我曾经放弃在镇江的生活,30岁大龄孤身来到深圳重新开始。
这个背后我做了什么选择?
我曾经工资只有1700,却花了1800买了一辆山地车,去旅行。
这个背后我做了什么选择?
为什么我的选择是这个?
是什么影响了我,让我做出这样的决策?
你看,一个故事因为有了选择,会挖出很多东西。
6
前两天我姐佳昕告诉我,行动派每年一次的POV心理学课程亲密关系班在无锡举行,我是老员工,有员工优惠价参与。
我提交了申请,理由也很调皮:“已经单身一年了,请组织重视一下老人家”。
琦琦很快审批通过,但是在出发前一天,我给助理Kiki发消息:
“感冒复发,行程取消。”
如果你读过《被讨厌的勇气》或者阿德勒的心理学,你一定会哑然失笑——不是因为我感冒去不了,而是我担心去了之后的会发生的改变,所以选择了用感冒。
佳昕知道后,再次给我发出邀请:
亲密关系课你不敢去,那上海的Janet老师的爱自己的课程,在上海,你来吗?
我躲不过去,只好说,我不去了,等你们回来,我请你们吃饭聚聚。
爱别人不敢去,爱自己也不敢去。
这是什么选择?
我每天都会面临很多选择:
要不要跟某某合作;
要不要赚这笔钱;
要不要去做这个项目;
……
我也曾经迷失过,也曾经为了得到一些东西,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把自己搞得特别难看。
转眼在知识服务行业做了5年了,我慢慢明白:
我们都需要在心里建立自己的衡量尺。
比如:
工作上,我判断的尺子是:“这件事可以让学员变得更厉害吗?”
学习上,我判断的尺子是:“可以让我在阅读这个领域变得更专业吗?”
赚钱上,我判断的尺子是:“如果这件事没有钱,我还会干吗?”
社交上,我判断的尺子是:“不去可以吗?”
……
也有一些尺子我是缺失的,比如爱一个人和爱自己。
你呢?现在有几把尺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