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4.3.22)
教科室组织教师课题校内论证活动,有数学学科的课题,便邀请我参与。说“评委”不敢当,但在课题主持人汇报课题开题报告之后,有针对性地给课题组提出一些建议,确是责任所在。
那么,如何给建议呢?
之前,尤其是2022年秋季到2023年春季,校区的教科研工作日益规范,老师们获准立项的课题也越来越多,所以,被邀请参加校内开题或者中期以及结题论证活动的场次也越来越多。
遇到关注多,有思考的课题,则能从学科出发给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遇到不太熟悉的领域,则是围绕开题报告的撰写格式,行文流畅等等方面,聚焦文本提一些建议。总有办法,也总能帮到期望通过科研助力教学提升以及个人专业成长的老师们。
那么,围绕近期要参加的这次课题开题论证活动,结合具体课题要从哪些方面提建议呢?
其一:关于格式
文通字顺,是基本要求,所以,需再以此为标准,对开题报告文本进行格式审查。要杜绝出现多字少字等初级错误。在已经提交的开题报告中,少量存在上述问题。
其二:聚焦内容
1.基于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
现在使用的教材有无结构?无疑,不仅有,而且经得住检验。那么,本课题要解决的是教材单元结构重组的问题,还是教师教学借助单元整体教学实现认知结构化的问题?
这一点很重要,需要厘清。
2.单元整体教学与成效研究
成效如何?需要评价。则涉及到评价信度和效度的问题。单元整体教学与传统教学,这里传统教学是怎么做的,也需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影响对比的科学性,进而影响到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按照什么样的评价细目以及评价等级进行评价,也就是评价工具是什么,都关乎到成效研究的成效,所以都是研究内容。如果不纳入研究内容,则是前期的研究准备工作。如果是研究准备工作,那就需要在研究基础当中予以说明。
3.研究的困惑
按照要求,最后都要提一提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困惑。但是,什么样的问题确实是问题,什么样的问题不宜归类到这里,也有虽未明说,但可判断的标准。
比如,困惑的指向主要落脚在基于理论的学习与认识现状,要促进实践发生过程中遇到的、理论与实际不能统一的问题,此是研究价值,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体现。结合开题报告当中已经提出的问题,其中的第2个问题,就很匹配。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呢?教材面临更新,对未来的的研究载体不确定性可能影响研究的推进。
该课题申报发生在2022版新课程方案以及新课程标准推出之后,又在2024年新教材全面使用之前,所以旨在结构化,围绕教材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该项研究,就会面临这样一个现实问题。相比其他两个问题来说,这个困惑非课题组主观所能左右,更体现问题提出的不得不为。
孙四周老师围绕高中数学,从“教什么”和“怎么教”不同方面进行思考、研究、实践,先后经历知识教学、问题教学、情境教学再到现象教学的发展和进阶,并且能在每一次升级之后,都能自觉找到现有研究与已有研究之间的关系,坦诚面对研究的内部迭代关系。
单单只看其中的问题教学、情境教学,仍是研究的热点,但是,孙老师在发现问题之后,能够勇敢向前,沐光而行,基于现实,大胆实践。这种研究的历程,可能不能复制,但是这种研究的态度与方法确需大家共同学习。
----2024年3月22日,写于桂山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