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问题而导致的恐惧,以及由这层恐惧导致的更多层的恐惧。
意志力的实现不应该靠意志力,靠的是知识。
最近一段时间思考了很多,对未来的路明晰了些,对于如何处理每天的问题,也多多少少抽出了些共性的东西。在这里做些整理,希望能够有用有料有所裨益。
1. 源起
为什么会开始想很多?
因为当前自己的知识心智水平无法解决当前自己面对的问题,故而需要也必须站在更高的位置来看当前出现的问题。
当前面对什么问题?
1. 进入亚麻,担任sde的岗位,但是自己的知识积累少,开始的时候很难跟上节奏
2. 短期内学习大量知识,e.g: Junit, easyMock, spring MVC, lombok, etc.
3. 会面对一些不可抗的内部bug...需要跟很多组做很多低效的长期的交流
4. 如何处理在与其他intern横向比较中产生的各种情绪...
5. 学术界和工程界对于工具,学习的不同要求...
6. 组内沟通 standup sprint
7. 各式各样的英语....
2. 过程&纠结
很多问题... 短时间的大量涌入,我需要解决和组内的mentor,manager的沟通,其实是英语问题,lol。需要“坚定不移”地一点点去学习各种工具,需要面对很多时候足够specific需要靠自己深入进去解决的问题,会碰到很多那种自己"dive deep"几天,但是依旧卡在那里的时刻。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当在一天中这些事情都一个接一个的发生的时候,内心是爆炸的。导致的后果,是慌乱,是或多或少的恐惧。
那段日子很难熬... 自己的project遇到一些配置上的问题,但是 不是自己以及组内可以解决,导致进度很慢...
每天都很爆炸,就是爆炸...
3. 转折
转折来自自己的一个习惯,也很大程度上来自运气,在自己最懵逼的时候翻到了一本至今为止对我帮助最大的书。把很多曾经想过,但是苦于自己捉急的总结归纳能力而无法用一句话两句话表达出来的东西说了出来,想明白了一些自己现在面对的问题的源。
3.1 问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问题而导致的恐惧,以及由这层恐惧导致的更多层的恐惧。
当我们很在意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很难用一种理性的方式在逻辑范围内去进行思考。譬如在我自己的案例当中,这份工作是我很想要的,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时候已经不在思考问题本身,而是被那个“解决不出来怎么办
------> 会不会就此拿不到return ------> blahblahblah... ”的漩涡所吸引。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花多少时间,你都很难解决当前的问题,因为你花的时间并没有真正用来解决问题啊。而是花在担心一个还未出现的结果以及这个还未出现的结果可能导致的各种问题上。道理很简单,但是我们就是很难做到,这里不做引申,先把这种现象笼统地叫做人性的弱点。
让我们就着这个上面论述的链条继续深入些去想,那么我们到底在畏惧什么???
畏惧未知
未知的自己
用一句不知出处但很鸡血的话,就是其实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有多强大。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基于我们现在的知识结构,很容易给自己划定很多的框,很容易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我可以”或者“我不行”的定位。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会觉得,往往这个框是正确的呀。我在开始的时候认为自己能做到的往往确实能做到,而不能的也确实不能啊。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句话,在事情未开始的时候给自己了一个实质上无法证伪的自我认定,而后基于这种自我认定来自己采取行动。我们的思维认知指导了我们的行动,如果在最开始已经给自己限定了这个我不可以,那么你的大脑在你尝试的过程中,会一直在做各种消极处理,自然就是不可以。(这里牵扯到我们的大脑的一些思维模式,举个大家应该都听过的例子,传说中的“女生数理化不行”,当我们不断地向其他人传递这种认知的时候,假设受众接受了这个观念,当她遇到数理化的难题,她会首先认为这不是我能解决的问题,而后在这个前提下做尝试,出来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这样,于是对于我不适合做数理化这个认知,又多了一份确信,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你自己不停地给自己上各种枷锁,最可怕的是,你认为你生来就有这些枷锁)。
还想说的是,智力和知识以及技能的关系。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被夸奖“哇,这孩子真聪明的”经历,当时的自己很开心啊,也很容易认为自己是聪明的。好处:可能可以一直认为也确实聪明下去;坏处: 为了证明自己聪明,会有意无意去避免遇到那些会被认为不聪明的事情。譬如躲避各种难题,但是往往这些难题是让你变得更加“聪明”的关键。
这里其实两个聪明的定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我看来聪明,或者说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你的知识和技能的代名词。为什么会这么说? 首先想想我们是如何对别人的聪明来做出一定的判断的:
场景大概是快速联想反应出一个角度以及一个解答。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让他产生这种快速反应的原因是基于他所掌握的知识以及他在思考的过程中建立的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的。我没有否认绝对意义上智力的作用,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智力上的区别很小很小,甚至可以说忽略不计。而真正对我们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你的知识与技能,以及你在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之间建立的联系。(又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方面,会再写一篇新文章来尽力去说“我们大脑的抽象,类比,联想”)
未知的知识--错误的估计
在当今社会,我们学到的很多东西实质上都是知识密集型的。我们在近200年社会发展的太快,但是我们的大脑没有那么快做适应性的进化(大脑的进化都是以千年万年打底的...),我们的大脑更容易清晰地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工作量做出准确的估计。但是如何估计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所需要的时间,大脑并不清楚。不知大家有没有感觉,一些时候,对于一个知识点,我们认为需要五天,但是可能自己深入思考以后,也许一个下午就搞定了~当然,也可能有了一个月也没搞定...
还有一个知识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新知识的很大不同之处,譬如我们学习木工,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我学会了什么,我学的这些对于我想最终做的事情有什么帮助(譬如做一张桌子),但是我们在学习知识密集型的知识的时候,往往我们在学的过程中,只能看到一个个点,很多时候并不知道这一个个点对最终我们要做的事情有什么帮助。只有在学了所有点以后,才会一下子有了整体的概念和框架。这种感觉往往是前一刻,感觉什么都不知道,后一刻,豁然开朗。这是二者的学习曲线上的区别,劳动密集型的更像一条带斜率的直线,而知识密集型的更像一个个台阶,在平台期的时候,你很难感觉你在往前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坚持,熬到要迈出向更高台阶走去的那一步。在这里想说的是,因为我们对于掌握知识密集型的知识的需要的精力和时间的错误的估计,会造成我们觉知上的畏惧。
3.2 思维与知识的关系
知识的力量
意志力的实现不应该靠意志力,靠的是知识。
昨天转了篇博文,说的就是为什么人们缺乏意志力,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只是一个解决方案的不同说法,就是靠意志力本身去坚持一件事情,很难很难,非常难,你是在与自己的天性作斗争啊!和控制了我们的身体数十万年的用于无以伦比的优先级的情绪大脑做斗争啊!如果你能用这种方式战胜它,那你真的是人中龙凤,以后做任何事情绝对都能成功。但是身为一般人,我们要做的是了解它,永远不要试图站在一个敌对的角度去对待它,就是努力让自己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能够获得愉悦感,或者说,获得情绪大脑的认同。(情绪大脑是什么?大致上说就是在你十几万年前,碰到一只老虎,能让你瞬间速度敏捷 x2的东西,也是让你在吃饱喝足,还想不停地吃吃喝喝的东西)。在我的认识里,昨天那篇博文在做的就是告诉我们这到底是什么,我们的大脑到底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的。至于里面所说的方法,可以尝试啊,但是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啊。大脑,作为我们当前还无法攻克的难题,你无法精确知道这个黑盒到底是如何处理信息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而针对每个人的方法,可能都会有所不同。
知识的限制
知识的增长会有很多好处,上面说了好多好多,但是,也有害处啊。一个粗糙的逻辑链条,获取知识 ----> 用自己的方式认知世界-----> 确信自己的认知 -----> 用自己的认知去处理以及解决各种问题。
因为我们做出的判断都是依托于我们获取的知识,那如果我们本身获取的知识就是不完备的,就是有限制的,那岂不是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大大的框里么?(又是一个爆炸大的问题,还需要深入的思考)。
如何知道我们思维的限制?靠自己恐怕不行,完全不行,就像你让coder检查自己的代码一样...可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完全不同的人尽可能多地去做交流吧。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认知...观点的碰撞至少会让你给自己的框架一丢丢的松动,至少你可以知道世界并不全是按照你现有的认知在运动与发展。
思维的力量
先行动还是先想通?
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我们无法得知二者的优劣,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二者是相伴相生的,思维就好比是对于知识的提炼与抽象,让知识能够适应更多的场景,解决更多的问题。而知识,是你去进行思考的依托。二者,缺了谁都不行。
4. 现在
我在践行上面说的,如何对待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进展还不错,至少项目进展妥妥的,manager也给了“定心丸”。至于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因为发现探索的过程就像自己在黑夜打着手电筒摸索,其实能够照亮的就是眼力所及的地方,我想知道我走过了哪里,看过了哪些风景。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