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lie,你一定不知道我,说起来我也很悔恨,在你离开13年后,我才成为了你的歌迷和影迷。今年,我向两位身边的人强烈介绍了你和你的作品,有一位仍然对你不感冒,但我知道,你不会介意的。
我记得,那时我初中二年级下学期,那天是要上英语课,2003年4月1日是星期二。英语任课老师一边走过课室门口一边看着我们说,香港的张国荣跳楼自杀了。有同学大声起哄了一下“哦,左右手”,有同学问“谁是张国荣”,漂浮在课室里面的碎碎的讨论很快就稀稀疏疏,然后停了下来,可能老师看见大家兴致寥寥,就开始上课了。
这是我第一次偶遇你的方式。那时,我们班里的同学大多讨论杨千嬅、容祖儿、古巨基、李克勤、Twins、陈冠希、余文乐…所以大家对你的兴致不太高。但我知道,你也不会介意的,你不会介意那如肥皂泡般的人气如何如何。
在这之前,我看过你一部电影,听过你几首歌,但是我对你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我看不懂听不会,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报纸会报道你,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去悼念你。后来我看到林夕在他的杂文里面说,这其实是缘分,选一本书,跟作者偶遇,经历作者所经历的,就会读懂这本书了。我终于知道,是我错过了。
我记得,那时我大学三年级,那个暑假我要去香港实习,2010年7月9日是星期五。我来到你出生、成长、坚持、光芒万丈和转身离开的城市,但手机里差不多是周杰伦、陈奕迅的作品,说起来我还是太有点年少不知世情。
我到报社报到的那天,有一个都是来实习的香港本地同学Sabrina,跟我介绍香港的时候,你的名字是她第二个提到的,放在“香港电影”之后,她跟我说:“除了无间道这些香港电影,还有张国荣啦,还有…”
这是我第二次与你偶遇。那次晚饭的时间,她跟我聊了香港,聊了你的作品。在这之后,我开始慢慢去了解你,看以前媒体对你的报道、一张专辑一张专辑地听你的歌、一部一部地看你的电影、一篇一篇地看论坛上面你的歌迷影迷对你的文字。
但是坦白跟你说,在这之前,我在大学的电影节上面看过你的《霸王别姬》,我装模作样跟同学讨论一番后也没继续下去了。后来我想起张爱玲在她的文章里面说,作家只有两种,一种是讨好谄媚读者的,一种是完成自我表达的。这句话用在任何时代都成立,我觉得,你是后者。只是我终于知道,是我错过了。
在你离开的这15年里,这个世界变了很多,不知道你是否曾想象过这样的世界。我在中学时代听过的所有成年人跟我说的未来都没有发生,或者说,他们说的都不对,大学时代学习的部分知识也在毕业的时候迅速被新的商业世界修改调整了,科技、娱乐和消费变成了信仰的替代品,房价很高生活也难,当然人跟人的相爱也很难。人们已经很少抬头看星去发下呆,常常是低头看show去发微信。
我没有继续做记者,而是跑去了互联网行业,干起了产品经理的行当。近两年,工作里面迷失了自己,有了中度的抑郁情绪,你的作品和跑步陪我度过了这段时间。我不是说我的层次跟你一样了,这是不可能的。我不知道我做的产品是否能对社会产生价值,它们可能也就存续10年的时间,但是你的作品不一样,它们的能量太大了。
我只是想说,你生前的作品又帮助了一个人,谢谢你。如果可以,他一定会一直买你的演唱会、电影票和CD。如果可以,他希望将跑步这项运动介绍给你,或许会对你有帮助。他跑得还不错,应该是有运动天赋的,应该最快到明年他的成绩可以进入到一些赛事的top500选手。
猝不及防地,耳机里面播放到《春夏秋冬》,我也很喜欢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感观,“能同途偶遇在这星球上,燃亮缥缈人生,我多么够运;能同途偶遇在这星球上,是某种缘分,我多么庆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