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2021年年末,这段时间我所到之处,大家在忙着做同样一件事:写年终总结。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大家的总结普遍都不好“看” ,我听到最多的声音是:今年较往年更累,身心俱累,但是结果却并不理想,很多企业和个人都没有完成年初的目标……
我知道某企业年初定的100亿营收目标,目前为止仅完成40亿不到;某企业去年完成3个亿营收,到目前为止仅完成2亿不到;还有一家企业为了让2021年利润额好看一点,12月份开始他们定了一条不成文规定:不是万不得已的款,坚决不在12月份支付,这苦了很多乙方;也有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他们今年非常难过,全年一个新项目都没开工,主要是项目只要动工就亏本(受原材料上涨影响),所以他们干脆“捂”着……
本周三晚上,某国企业中层管理者和我交流,她向我吐槽的主要点是:她今年特别、特别累,回顾起来,几乎是过了春节以来,几乎就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前段时间生病打点滴,本来是要连续打三天,但是打了第一天就被叫回来工作了,同样的,她现在基本上是24小时“待命”状态,领导会随时会打电话让她准备或修改某个材料……最令她不爽的是,她的直接上级既不怎么愿意做决策,也不太有想法,很多事都是直接甩给她,甚至一些很小的事都要大半夜打电话问她意见,比如,前段时间公司要组织一个会,她的这位领导就特别纠结电子屏幕背景用什么颜色,蓝色、黑色还是红色……纠结了很久,大半夜打电话和她讨论……
事实上,我最近接触到的无论是大企业的掌舵者,还是小企业的老板们,或者职场中具体的管理者、普通员工,包括我自己以及身边的不少同事们,大家普遍都觉得特别累,而实际上又没有做出很明显的成绩,我想有两个原因:
第一,经济新常态全面到来、大多数行业都深受影响。早在2015年,国家就提出了“经济新常态”概念,大意是我们的经济增速将逐步放缓,难以持续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高速增长,事实上在那之后,一些行业的一些企业就已经感受到了“新常态”的寒意,仅是因为属于较小数,所以大多数人并没有切身感受,反而不相信“狼真的会来”。2020年初,随着新冠疫情全面爆发,全球经济增长一度跌至谷底,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经济增速分别是18.3%、7.9%、4.9%,逐步下降,且明显低于预期,加上房地产管控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行业、企业直观感受到了“缺钱”——干了活,没钱收。
以我服务的很多基建行业企业为例,有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以前他们给甲方干了活,如果甲方暂时没钱支付,通常会拿块地来“抵”,他们也很乐意接受,现在的情况是不仅没钱,地也没了……也有企业负责人和我讲,他现在最大的担忧是,所有的合同最后都变成了“一纸空文”,收不到钱。事实上,最近一个月,我所到之处观察到的现象基本都是:企业回款非常不理想。毫无疑问,当企业效益都不理想时,我们作为企业的一员会受到明显影响,所不同的是,有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可能还能撑几年,但是这一影响迟早会来……
第二,管理者不作为或懒作为,骨干员工情绪失控。不瞒各位,我最近感受到不少挫败感,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最近给很多企业设计的绩效管理方案,往往都被打折执行了,这样的事过去也有,但都是少数。比如,几年前,我们给中山某企业设计了整套激励机制,公司从上到下都达成了共识,但是在今年年末考核时,公司负责人人为地做了干预,这直接导致了一位高层管理者的离职……而这样的事,今年在很多企业还在发生着。
过去,得益于我们经济的高速、快速增长,很多企业是水涨船高,所以管理者在分配时,往往就搞相对平均主义,这一分配方式延续了很长时间,也相安无事,我总结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时代,这里的一个假设前提是企业连年增长,蛋糕连年变大……而当前背景下,分配的底层逻辑发生了变化,突然间,我们的蛋糕不但没有变大,反而可能变小,这个时候如果再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看似比较公平,实质是对骨干员工最大的不公,很多员工真正的不爽感来自于自己的付出被平均了,我总结当前及往后的分配更应该是“区别对待”。
以前文中和我吐槽的中层管理者为例,累或者是身体的一方面,而最让她“心累”的是,和他同样的中层管理者(她们公司有100+中层管理者),有一些明显看上去“闲”的人员,其收入和她基本上不相上下,这让他觉得非常不满……在我看来,这中间一个核心的原因是管理者不作为或懒作为,他们还一直延续过去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工作思维,不愿意去面对管理中的问题和矛盾,或者更进一步,他们没有能力去处理好新常态下的这些问题和矛盾。我经常讲,“平均主义”模式下,最大的受益者是“躺平”的人,而对那些“奋斗”的人来说,却是极大的伤害。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讲,我们更应该去“讨好”奋斗者,在蛋糕有限甚至缩小的情况下,更应该“照顾”好奋斗者的利益。
在此背景下,作为个体的我们应该怎么办?事实上,我认为个体的力量是较弱的,有时候除了抱怨和牢骚外,似乎也不能做啥,一是我们很难去改变经济新常态的现实,二是我们也难以凭一己之力去改变公司管理者的方式。但是,我认为我们千万不要因此就“躺平”了,事实上,我相信我预期的“区别对待”激励模式一定会到来,这不是企业选不选的问题,而是趋势,必将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激励机制的必然选择,只是有些企业选择得早,而有些企业迟缓一点,到那个时候,希望我们不要成为被“放弃”的员工,而应该是抢手的“奋斗者”。
最后,摘一段《人民日报》最近发表的金句与大家共勉,也作为我公众号今年最后一篇文章的结尾,我们来年再见!
我们总是为了
太多遥不可及的东西奔命
却忘了人生真正的幸福
不过就是灯火阑珊的温暖
和柴米油盐的充实
这一年里,
无论你赚钱是多是少
经历的事情是好是坏
请记住,如果这一年
你很健康,那就是最好的一年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欢迎关注)。
作者简介
王荣增:管理咨询师、国际注册管理咨师(CMC)、管理培训师、商业作者。专注企业文化、人力资源咨询及培训,著有《精进管理: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