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茬”窗口让服务有温度
当前,全国各地的政务系统一门受理、一窗受理、一枚印章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纵观眼前,这场席卷全国的政务改革之役,已经从改革的基础阶段向创新阶段转移。为了能在全国营商环境的浪潮中“拔得头筹”,各地政务中心可谓“煞费苦心”。
不管是以广州为代表的“互联网+政务”还是以山东自贸区大力发展的“区块链+政务”亦或者各地响应的“店小二式服务”“找茬窗口”“好差评评价制度”等等。
从当前形势来看,全国各地的政务服务中心已经悄然进入相互“较劲”的阶段。表面上看似“一团和气”,实则“暗流涌动”相互试探,相互比试。也难怪,谁不想在全国营商环境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但是无论如何,政务中心之间的“斗法”,对人民群众而言,还是比较“喜闻乐见”的。那今天,我们这篇文章主要从“找茬窗口”这一举措上来和大家聊一聊优化营商环境下的政务改革应该如何创新。
“找茬”窗口来源
全国首个“找茬”窗口亮相上海浦东区
上海,是“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在许多方面都领全国之先。“在上海市浦东区政务中心,听到最高频的词语就是‘服务’”,这是媒体对上海浦东区的评价。
早在2017年,上海浦东区的“找茬”窗口就已经面向群众开通。并且是线上线下双渠道打通群众建言献策,意见收集,如今,咨询台附近的电子屏上不断更新着“浦东新区找茬数据分析”,对加强政务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参考。
小编有话
在政务服务改革的过程当中,小编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有相当一部分政务大厅的领导,总是想要“自成一派”,认为用别人“玩过”的东西,总有种“拾人牙慧”的感觉。一是,体现不出自己的水平,二是感觉没啥新意。所以,他们宁可“绞尽脑汁”思考出路,也不愿意“放下身段”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其实呢,这样的顾虑可以理解,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是对优化营商环境有益,对人民群众有益,就不存在“跌面”的问题。再一个,我们也可以“借力”,对别人的先进做法进行加工创新。
“找茬窗口”如何创新?
拓宽群众建言献策的渠道
就拿“找茬窗口”来说,我们可以在拓宽群众建言献策渠道上多下功夫,充分发挥好互联网平台及自媒体优势。现在基本上所有的政务中心都会有自己的网站(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站点上开通线上“监督评议”功能。也可以利用自媒体工具,如官方微信、官方微博、抖音等平台,本着政务公开,服务公开的原则,引导群众积极反馈意见。
再一个,我们也可以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专人值守的“找茬”投诉电话。此外,利用微信等通信工具,发展建立“找茬”群,长期跟踪监督,随时进行群内“找茬”投诉。
深入贯彻实施“无否决”机制
上海浦东区对“找茬窗口”贡献了“无否决”机制的先进经验,对群众反馈的任何信息“只说YES不说NO”。我们在借鉴此条经验的同时,对“无否决”机制进行深挖创新。在受理“找茬”投诉后,对于单个窗口可以马上办的事情,立即交办相关窗口办理;对于复杂事项,规定时间内,由“找茬”窗口组织协调会,由职能部门落实解决方案。
一次性告知
一次性告知也是政务服务的标准,在这里我们可以与“找茬窗口”进行融合。对于群众反馈的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事项,工作人员要把“不是我办”变为“告知谁办”。对于不符合申请条件、模棱两可、空白领域或法律规定不明确的,要变“不知道办”为“想办法办”,并做好解释工作。
所以,从这些问题上来看,政务服务创新绝不应是“一根筋”,而应该懂得如何“借力”,学会举一反三。另外,政务大厅领导还要明白“时势造英雄”的道理,牢牢抓住政务改革的契机,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创新!
一是转变思想,要在单位内部牢牢凝聚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思想,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增强改革发展意识,形成“人人都要为优化营商环境出力,人人争当改革先锋”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转变工作作风,坚决破除不求上进“听上面安排”的看客心理,集中解决少数干部精神萎靡、意志消沉,暮气沉沉、锐气不足,工作“耍滑头”,办事“踢皮球”,不愿干、不会干、不敢干等问题。积极提升窗口人员形象和服务意识,坚决破除官僚主义作风,树立“一次办好”“只跑一次”的服务精神,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首要目标,坚持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进行推进。
优化营商环境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可谓任重道远。在推进改革的工作当中,领导干部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是如果有了方法和思路,理清上级领导、办事群众、窗口人员和分管领导四层关系,才能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