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个方法自测眼健康,各年龄段都适用

5个方法自测眼健康,各年龄段都适用

作者: 眼视光科普张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02-19 21:55 被阅读0次

    视网膜是脑组织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眼睛的血管看出全身血管的状况。

    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神经缺血等眼部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

                     

    黄斑病变测试

    正常光线下,左眼(右眼)用手盖住,右眼(左眼)凝视方格表中间的黑点,若方格表中心区出现空缺或曲线,可能预示着黄斑病变。

    可以去医院做一个OCT检测,确诊是否为眼底疾病。

    随着年龄增长,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从而引起患者视近困难,近距离工作易疲劳,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等情况。

    如何判别是否患有老花眼?用手遮住其中一只眼睛,看下图:

                        老花眼测试

    ① 正常情况下,红色、绿色背景上的同行字母一样黑;

    ② 若绿底字更清晰,预示出现老花眼或度数过矫;

    ③ 若红底字更清晰,预示度数过低或出现近视。

    我国人群中近视眼的患病率约达33%,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

    一般情况下,近视度数越高,眼球被“拉得”越长,眼底病变的发病率越高。

                        近视眼测试

    ① 视力正常的人看上图应该是爱因斯坦;

    ② 近视人群看上图,图片显现的应该是玛丽莲·梦露。

    角膜或晶状体表面弯曲度不一致会造成散光,是眼睛屈光不正的一种状态,导致影像不清晰或重叠等症状。

                          散光测试

    ① 如果散光表各向线条粗细均匀,表明无散光现象。

    ② 如果发现散光表中某一线条黑而清晰,说明有散光的可能。

    色盲是指缺乏或完全没有辨别色彩的能力,先天性色盲的双眼视功能正常而辨色力异常,有一定的遗传性;后天性色盲多继发于眼底疾病,视觉受累明显,色觉相应受累。

                          色盲测试1

    ① 正常人群能看出上图显示了6;

    ② 红绿色盲者及红绿色弱者会看成5;

    ③ 全色盲什么都看不出来。

                          色盲测试2

    正常人什么都看不出来。

    人体的视觉系统和相机的成像原理非常相似。

    外界物体折射光线,光线经过眼球,照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会形成物象,视神经将物像的信号传达到大脑视皮层,才能正常看到外界。

    那么,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健康?

    01

    治疗原发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甲亢、风湿病等疾病引起的视觉障碍应该注重原发病的治疗,定期随访,控制病情,并做好眼底检查工作,提前预防。

    02

    适时休息

    远眺。看书或用电脑等电子产品时,每隔30-40分钟就休息10-15分钟,可眺望远处;

    转眼。目视前方,顺时针、逆时针各转眼睛3圈,再闭眼休息2分钟;

    热敷。睡前热敷眼睛5-10分钟,可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疲劳。平时也可以将手掌搓热捂在眼睛上。

    03

    减少紫外线辐射

    过强的紫外线会导致角膜损伤,造成黄斑病变,加重白内障。建议晴天外出时佩戴太阳眼镜,尤其是10-15点的时间段,太阳光线较强。

    04

    保证眼部营养

    熬夜、长期使用蓝光的电子产品、强光刺激等用眼过度,都会导致眼部营养透支,引发甚至提前导致各种眼部疾病。

    维生素A

    视紫质是眼睛产生视觉最基本的物质,可提高黑暗弱光的敏感度,维生素A是合成视紫质的原料之一。

    平时可适当多食用胡萝卜、花生、芒果、鱼肝油、蛋黄等食物,预防眼角膜或结膜干燥,夜盲症等。

    叶黄素

    临床上很多眼部疾病都与叶黄素的缺乏有关。

    叶黄素有过滤蓝光和抗氧化的作用,也是帮助眼睛发育的关键营养元素,能辅助过滤有害的紫外线,延缓眼睛的老化,预防视网膜黄斑病变和白内障等眼疾。

    甘蓝、菠菜、莴苣等深色蔬菜及金盏花、万寿菊等花卉中含量最高。

    抗氧化物

    花青素、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能抑制晶状体发生过氧化脂反应,预防近视、老花眼的发生和发展;同时能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微血管,可延缓眼睛的老化,预防白内障等眼疾。

    可适当多食用蓝莓、桑葚、黑枸杞、黑芝麻等食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个方法自测眼健康,各年龄段都适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vz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