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人才贬值的催化剂。
行业高度细分,大学急剧扩招,数百万的毕业大军,导致出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个一本院校的高材生,无论如何努力,单凭自己是付不起所在城市的首付的。
这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不信你可以看看周围,甚至自己的孩子是如何买到房子的。
毕业后,和同学们照样保持着学生时代的聚会方式,喝酒,打球,月光族,似乎从来不去想什么时候可以买房子。
因为单身,所以自由,所以快乐,所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突然有一天,小军接到一个电话,他的室友要结婚了,喊上他在周末的时候陪他去建材城买瓷砖,婚房得提前几个月装修一下。
小军愣了一下,问他什么时候买的房子,室友答到是大二的暑假,陪父母一起定下的。
大二的暑假,小军在富士康打工,他正在为下学期的生活费加夜班。
出生农村的小军,此刻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落差,这种落差让自己呼吸困难。
室友结婚的当天,他的舅舅送他一辆轿车,听说彩礼钱收了二十多万,父母帮他存了起来,给未来的孙子留着。
接下来的三年,同学们像比赛似的结婚,小军乐此不彼的喝着喜酒,并憧憬着自己的婚姻。
让小军差异的是,这些结婚的同学,全都买了新房。
同班的同学,几乎做着同一个行业,收入水平相当,那他们怎么就买房了呢?
小军悄悄做了调查,并记录了下来。
班里35位同学,男生20个,已经结婚的12个,此处不讨论女生,这或许理所应当。
3个同学的父母在他们毕业之前已经选购了房子,其中一个是全款,结婚的时候已经升值一倍。
2个同学是在结婚之前由父母付首付定了房,月供也是父母的。
2个同学的房子父母付六成首付,自己负责月供。
最后的5个同学,应该是一种占多数的现象,他们的首付是父母东拼西凑的,有的女方的父母也出一部分,然后月供主要是自己付,青黄不接的时候父母也会给钱。
这五个里面就有自己的室友小辉,小军清楚的知道小军的房子是怎么买的。
首付包括父母的六万,大姐的三万,爷爷的五万,小叔的四万,大舅的七万,还有几个同学给凑的八万,以及自己存的不到两万,最后差的五万多是小辉从信用卡刷出来的。
女方要求必须有房,所以才这样的紧张。
两年后房子升值了一半,也算紧张的有所值。
小军分析了以后总结到,他的圈子里没有一个是自己的努力买的房。
后来跟同事聊起这个话题,也是一样的结果。
房子,已经不是一代人可以搞定的了,至少现在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