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从高校领导转任地方党政一把手的同志曾这样讲到,他在高校期间总是深思熟虑后发言,每每有专家、教授说他讲得不全面或不正确;而到地方担任一把手后,无论他说什么,甚至说一些连自己都感到拿不准的话,部属却都赞誉有加,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有一次作报告,下属甚至用“三个高”来评价。这怎一个“捧”字了得。
毛泽东同志曾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倡议: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并列。时至今日,读来依然发人深省,令人折服。去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对领导人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禁止吹捧。可见,党中央历来对纯正党风、严禁“吹捧”有着严明而清晰的规定。我们党90多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也充分证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是两条最根本经验,也是执政兴国的不二法宝。
然而,一些同志却别出心裁弄出另一套官场“规则”:但凡遇见副职领导,莫不去“副”而称,主动奉上高帽子;只要上级机关来人,莫不冠以“百忙之中”“亲自带队”“莅临指导”,自觉不自觉抬轿子;每逢领导干部讲话,哪怕是“随变讲讲”,也要交口称颂“重要指示”“高屋建瓴”“根本遵循”,然而信誓旦旦的表态之后却没了“坚决贯彻”的下文,等等。汇报工作、反映情况、过组织生活不是以实事求是为本,反以对领导“阿谀奉承”,对同级“相互吹捧”,对下级“只讲成绩”为荣。长此以往,善捧者沉湎于厚黑之道、官场陋习不能自拔,而被捧者也常作昏昏然、飘飘然之态,甚而急剧膨胀、迷失自我,滑入违法乱纪的深渊。
此前据某媒体报道,因贪腐落马的原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体育才能过人,参加足球比赛进球最多,参加龙舟大赛总能夺冠,学游泳三次就能横渡江河……他真是天资聪颖、本事极大吗?非也!这不过是善捧者拱手相让,而万某人照单全收罢了,现在想来亦不过是徒增笑柄。
前不久,央视热播的反腐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曾有身陷囹圄的“老虎”在镜头前追悔莫及:“如果自己身边少一些抬轿子的,多一些泼冷水的;少一些吹鼓手,多一些敲打声,或许自己不会堕落得这样快,沦陷得这样深。”
无产阶级政党历来坚持党内平等原则。在党内政治生活中,适度的礼节当然是正常的,也是应当的,譬如党内一律称同志、下级服从上级的规定等,但万不可落入庸俗的窠臼,否则就易发生变质霉烂的危险。邓颖超同志在《坚定不移地搞好党风》中就曾讲到:“要向我们全党的干部、党员呼吁,警惕有人吹捧、抬轿子。”
细究一些同志乐意被吹捧、不愿听诤言之根源,多为 “官”念不正、私心太重。殊不知,下饵者只为垂钓,张网者多为捕获,拍马者更为骑马。善捧之人,往往投的是上之所好,行的是旁门诡伎,图的是一己之私,不可不防。试想,如果党内盛行吹吹捧捧之风,而无人愿意说真话实话,长此以往,势必败坏党风政风,甚至会出现脱离群众、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的危险!前苏联垮台前夕,苏共党内大量出现“厨房文化”和“夜间人现象”,却无人发声制止,最终导致亡党亡国,教训十分深刻。今天,我们更应该抚史追今、引以为戒。
史上著名谏臣魏征,因辅佐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而名垂千古,他与君王李世民有一段经典对话。李世民问“人主何以为而明,何以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也昭示我们,只有领导干部愿意听真话,下面才敢讲真话。陈毅元帅就曾告诫我们:“一个人听不到批评,不能证明他是“完人”,只能证明他“完了”。因此,党内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多欢迎沙漠中的骆驼刺,多做做鲜花中的仙人掌,旗帜鲜明地抵御歪风、祛除邪风、培树清风,自觉倡导和保持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同志关系,真正让“语言贿赂”没有滋生蔓延的土壤,让“吹捧”之风无处藏身。
“吹捧”之风不利人,苦口良言更利己。党风政风清清朗朗,红脸出汗应成常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须臾不可离身,唯此,政治细菌才没有生存土壤,党内组织生活才正气充盈、邪气难侵,我们党才能永葆蓬勃生机和健康活力。
党内“吹捧”之风当止 党内“吹捧”之风当止 党内“吹捧”之风当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