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畏敬”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

“畏敬”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

作者: 小溪缓缓流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20:18 被阅读0次

故事一:坐公交车,一个奶奶带个三四岁的孙子,还大包小包地拎着东西。公交车里人不多,路也顺畅,公交司机把车开得跟他愉快的心情一样,有些不同寻常地快。小孙子一会儿要坐上排座椅,一会儿要下来坐下排座椅,一会儿把奶奶推开要自己坐......奶奶跟着孙子转来转去,摇摇晃晃,很是危险,既怕摔倒了孙子,也怕摔了自己这把老骨头。无奈之下,奶奶对孙子说:“还不坐好,等下这个阿姨会骂人。”

我一脸严肃地看过去,那孙子就像没听见,又爬上座位要站到上面去,奶奶吓得一个趔趄,几乎摔倒在地。我“恶狠狠”地对着小孩说:“赶紧坐好!听奶奶的话!不然等会下车跟我走。”这孙子一屁股乖乖地坐好,看都不敢再看我。

故事二: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拼车,男人坐前面。车后座塞了三个女人,一个女人抱个一岁多的孩子坐边上,中间坐个22岁的姑娘,我坐在另一边。一路上,孩子挺乖的,也不认生,和大家玩得不错。

两个多小时过去,小孩有点烦了。开始到处找新鲜东西玩。看到女孩挎包外口袋里有东西,就把手伸进去,第一次没掏着东西,妈妈没说话;第二次竟然把人家的两块钱掏出来玩,妈妈也没说话。我非常诧异。碍于不熟悉,没说话。钱被小孩玩得口水黏黏的,小孩子妈妈才把钱还给女孩。

无聊的小孩这回瞄准了女孩包里的手机,眼疾手快地掏到手里,我立马一把夺了过来:“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小孩愣了一下,随即用还说不清的语音“骂”我,还作势要打我。妈妈在一旁居然也无所谓。我心中升起无奈的同情:父母不教自己的孩子,等到外人来教,孩子将来吃亏时最怨恨的是父母啊!可以预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活动能力也会不断增强,孩子将成为一个无法受教的人,那时候,认为两块钱无所为的父母,认为孩子还小的父母们都将承受这些叛逆的种子所带来的一切痛苦。

所以,“有所畏敬”是生命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

且看张祥平师如何说:

                                                       幼儿反抗需“有畏”

                                                      儿童的生理反抗期

母语是汉语的儿童,大约从两岁左右开始,进入生理反抗期。这一时期至少要持续六七个月。在这个期间,儿童反抗家长的意愿,爱顶撞,执拗,脾气变得很坏。只要家长注意观察,都会发现孩子经历这样一段时期。即使是发育良好的孩子也不例外。

这正与人类社会的“幼年”时期,也必然出现一个“反抗期”类似。当时的“家长”,是古猿的雄性首领,类似于现代发现的黑猩猩群体中的首领,依靠雄武有力来约束“家庭成员”。而当古猿进化为人之后,每一个个体都能够保有工具,语言长足发展,增长了对外界的识别记忆能力,不再需要首领的保护,所以就开始反抗,使得古猿群体分解。

儿童日后与父母的关系,往往就与反抗期间的家庭教育相关。这正如早期个人脱离雄性首领之后,之所以重新凝聚成母系社会,就与当时的环境条件相关。

幼儿反抗家长,不宜过分迁就

这个阶段中的家庭教育应该注意如下两点。

    1。要认识到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变得“不听话”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不要把这种现象归咎于某一个带孩子的家庭成员。家长之间要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2。一定不要迁就孩子,同时尽量避免简单粗暴的作法。但是,在必要时宁可失去“温柔”,也要强迫孩子就范。如何掌握适当的“火候”,是每一个家长都要注意的问题:应该根据各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来要求孩子服从日常的生活规范,例如,在一定的时间作息,洗漱, 等等。不排除如下方法:以强力将孩子抱到相关处所,以训斥的方式表达家长的决心,以及适当的威胁,等等。

有一些家长,在孩子进入生理反抗期之后仍然顺着孩子,结果孩子被溺爱过度,反而不尊敬家长,以自我为中心,即使过了反抗期之后仍然爱发脾气。也有的家长,以过于粗暴的态度对待反抗期的孩子,结果使孩子的敏锐性和认知能力降低。这两种极端作法都是不恰当的。

                                                      适度运用“敬畏”方式

在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威胁时应该注意:一般说来,不要采用直接的肉体惩罚和毫无边际的谩骂,而应该尽量采用技巧性的语言,一方面使孩子感到:如果继续反抗,就会遭到严厉的来自外界的惩罚,例如孩子惧怕的某种小动物或其它的自然事物,甚至自然中并不存在的可怕形象,等等;另一方面,又使孩子感到,父母(尤其是母亲)可以保护他(她)。

这正如那些因反抗首领而相互离散的早期个人,在生存环境中遭遇了种种可怕的危险,重又回到一个受到“长辈”(其符号性表达是“图腾”)保护的群体之中。

孩子的精神发育和成人的精神世界是有很大差别的,有些方法对成人并不适当;但是对孩子来说,不仅是适当的,而且是必要的。这正如一个成人根本不需要长出“鱼鳃”,但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鳃裂”的出现是必要的。尽管现代科学还远远不知道其中的“为什么”。

                                                           “畏惧”并非劣根

孩子经历一段人类在大自然中处于软弱状态的心理体验(当然,不要过分),对儿童的想象力具有良好的“按摩”效能:这能够涵养孩子敏锐好奇的天性。相反,那些在“不夜城” 中对于初升的太阳和星星明月丧失了热情的儿童,很难在时间与空间概念的沃土上深深地扎下精神的根须。

因此,不宜过早要求孩子“无所畏惧”和“破除迷信”。对于有些特别敏感的孩子,即使终生都带有一点儿 “敬畏情结” ,不仅不是坏事,反倒是“第一流智者”的常见情形。

例如孔子就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再如爱因斯坦认为:“每个真正的自然界探索者,都有几分宗教式的敬畏之心。”又如居里夫人,直到弥留,仍然温和、坚决、胆小而且好奇。

相关文章

  • “畏敬”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

    故事一:坐公交车,一个奶奶带个三四岁的孙子,还大包小包地拎着东西。公交车里人不多,路也顺畅,公交司机把车开得跟他愉...

  • 敬生命,畏生命

    嘿,那个刚刚穿着三角裤爬到阳台撕心裂肺哭着要跳楼的学妹,不知道你现在有没有好一点,幸好,她们把你拦了下来。 我在学...

  • 讀書豐富我們內心

    讀書多了,慢慢發現我們生命的本質,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敬畏"二字。畏就是畏懼,害怕,敬就是敬重,尊敬,光有畏沒有敬...

  • 敬、畏

    敬、畏 -2018秋天林子在阳光底下寻找敬畏 要知道人是彼此相互尊重 要知道人面对生与死坦然 要知道人是有分工与协...

  • 敬,畏

    记得七十年代,路边墙壁上的警示语是:行人让车!人畏惧车的速度,车的危险,遇之惟恐避之不及,是人对车的畏!现...

  • 敬 畏

    “八医吹哨” 吹出的气息是那么无助 吹来了一纸训诫书 无端的指责和心酸 “八医吹哨” 吹出了医生的天责 吹出了勇者...

  • 敬 畏

    前天晚上,我带孩子出去玩,见小区门口围了很多人,一辆奥迪车堵在门口,车里没有人,进小区的车过不去,在后面等...

  • 敬“畏”

    畏,早想试谈,可总有做不完的事,乱哄哄闹腾腾的,很难定下神、静下心、沉下气。“门三大善人”绑了我去寻中医,...

  • “八畏”诗

    畏天畏地恤民,畏伏畏俯功臣。畏钦畏羡正义,畏爱畏敬恩人。

  • 草地上地燕子:一个关于敬畏生命的秘密

    何谓敬畏? 敬,尊重、信奉、谨慎;畏,害怕、佩服。敬畏,尊重、信奉、谨慎、害怕、佩服。 敬畏生命,是在面对生命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畏敬”对于生命成长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ze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