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叶,而知天下秋。
秋风清,秋月明。
近日,难得清闲,只想独自清欢,与自己共舞。
烹一壶桂花茶,茶香慢慢弥漫开来。吃着朋友送来的自制糕点,唇齿间淡淡的清泉明月。
手捧泛着墨香的由李永志主编的《唐潮》,斜靠沙发。
好不惬意自在,随心、随性。
李永志,网名“蓝胖说说”,今日头条历史人气作者,江苏省作家协会成员。一位爱琢磨、善考据的历史爱好者。喜欢用既有温度又有趣的文字讲述故纸堆中的故事,冀以历史为传承,探究历史背后与现实的关联性。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最喜欢唐宋。尤其是唐诗、宋词。
但要想了解全唐的历史,人文。这本《唐潮》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全书共有十个章节,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用隽秀、质朴的语言带着你游走长安的大街小巷。领路唐朝的不同文化,生活,不同的教育……
一,唐人的茶文化
茶,是唐人除酒之外的另一重要饮品。
中国人饮茶之风历史悠久,起有巨源于汉晋而兴于唐,这与唐人茶叶种植、南茶北调和茶产业链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唐人喝茶蔚然成风,带动了种植、生产、销售等一系列重要产业,茶也成为唐朝商人向周边国家倾销的重要物资。
唐朝的喝茶风气兴盛,这与茶本身寓意有关。与唐朝政府的倡导有关,与交通便利有关。与文人雅士的推动有关,与陆羽《茶经》有关。
一切的偶然和必然,裹挟着茶文化,成就了茶的传承。
在唐朝,茶已不再是单纯的饮料,也不仅仅是柴米油盐之类的家庭日用必备品。唐人把喝茶的意义上升到自我修养的层面,称其为茶道或茶艺。在他们的眼里,喝茶的实用性重要,但是审美更加重要,水的准备、器皿、流程、色味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追求极致。
奇托了人们在饮食温饱之外对个性与精神世界的追求。
二,唐诗的盛传
以人为载体的传播方式中,“团聊”更容易传播诗歌。团聊即围绕一个话题,大家来写个东西。这在唐朝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作诗方式。
上元节这一天,同题同韵的上元诗,是群体赋诗(团聊)的一个范例。陈子昂、长孙正隐、高瑾、韩仲宣、崔知贤、陈嘉言等人都写了《上元夜效小庚体》类似这样的团聊,产生的诗作比孤文一篇更容易被传播。
团聊是诗人集中作诗的方式。此外,还有一种线性传播的方式。唐物盲率过高,读书认字的人不多,作品在写诗的人之间传播。在这个传播小环?中,唐人大多采用酬、寄、赠、答这种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线性传播方式。
将自己的作品传递给另外一个人或一批人,任一方式都能提升传播速度。
比如“酬”之类的有:张九龄《酬王六霁后书怀见示》、宋之问《酬李丹徒见赠之作》乔主簿崔著作》、张说《寄姚司马》、王维《奉寄韦太守陟》等。
“赠”也比较多,如王维《赠吴官》、王昌龄《郑县宿陶太公馆中赠冯六元二》。
“答”也是一种单线联系形式,如萧颖士《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李白《答友人赠乌纱帽》。
这些互动方式也拓展了社交关系。
三,唐人的启蒙教育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现代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唐朝,家长也在积极开展启蒙育。
有条件的唐人,非常重视儿童入私塾前的教育,他们眼中的家庭教育是:文化学习、父兄训谕、母亲教导和家风培养。
但是,家庭教育的目的,千年前和千年后基本一样。唐朝儿童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子弟读书入仕。
唐朝科举考试对普通人家开放,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机会是相对平等的。唐人强烈的人仕愿望,推动社会的读书风气,毕竟想要“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必须从儿童抓起。引导孩子努力学习,读书做官,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已成为唐人家庭教育的主流思想。
唐朝也重视对女子的教育。
有史料记载,唐朝历史中共有207位女诗人出现,而在唐朝之前,鲜有关于大量才女的记载。
为何唐朝频出才女?
实际上,这些女子之所以成为唐朝女子中的翘楚和千万女子的代表,是缘于大唐对女子的教育。
上官婉儿,她刚出生时,祖父、父亲均为武则天所杀。而她作为重刑犯家属,进入司农寺“劳动改造”。但在十四岁那一年,上官婉儿被武则天招见,她才思敏捷,文字干练,深得武则天喜爱。问题是,这一代才女,出生就在司农寺,她的知识从何而来?
唯一的解释,就是唐朝的女子教育体制,改变了她。
四,唐人正月迎新
隋唐时期的节日颇多,每逢佳节都会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其中,每年的正月是时令节日较为集中的一个月:正月初一,为一岁之始,被称为元旦或者元正;正月初七,是人日;正月十五,是上月,也称之为元宵节、元夜或灯节 。对于国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正月初一元旦。
对于唐人而言,除夕和元旦一个代表过去一年的句号,一个代表新一年的开始。
在除夕前,唐人会尽量往家里赶,希望在除夕之夜与家人团聚,聊聊过去,吃年夜饭,喝酒,围坐火盆守岁。
朝廷元旦朝会。对于大臣和朝廷来说,元旦朝会是一年开始最重要的仪式。
这一活动沿袭前朝风俗,在元旦这一天,皇帝升殿,群臣朝会祝贺新年。这是官员的专属活动,京官和地方官都要参加,宰相、三司使、大金吾等文武百官身着华服。
天蒙蒙亮,朝贺活动就开始了。唐朝诗人灵澈,他是刘禹锡、刘长卿的好友,曾在《元日观郭将军早朝》记录朝会“声甚众,仪甚隆”的情形。
盛唐时期,除了京官和地方官参加朝贺,少数民族和归属藩国也安排使者朝贺,表达归顺和交好之意。
除旧迎新之际,唐人也会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的心情。
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他在《除夜有怀》中云:“五更钟漏欲相催,四气推迁往复复回。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渐看春逼芙蓉枕,顿觉寒销竹叶杯。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哪得梦魂来?”
辞旧迎新的除夕和元旦,历来都被唐人重视。它们不仅仅是节日,在这样的时刻,人们停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中, 与亲人相聚,与朋友相聚,更 是内心的相聚。慎始敬终,继往开来,正是这样的精神追求,让一代代人在五味杂陈的生活中坚持下去。
合上书,意犹未尽。
仿佛重回大唐。
耳畔萦绕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个秋天,我与《唐潮》共枕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