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十一岁时考上了初中,懵懵懂懂的年纪就离开了家。去了离家几里地外的镇上读书。那时,学校只有一个食堂,没有学生宿舍。学生全都要寄宿在镇子里的老乡家里。每晚晚自习以后,就三三两两地结伴而行。镇子上那时晚上也没有路灯,天一黑,两边稀少的几个商店都早早关门了,街道上空无一人。农村人晚上都习惯早睡,偶尔有打着手电出门的人大都是匆匆而去的。我们总是在黑暗里摸索前行,农村下雨后路更难走,经常会掉进水坑里。弄的裤脚全是泥水。引的几条土狗乱叫乱跑。冬天的夜晚风呼呼作响,一群半大孩子有男孩还有女孩一路说笑着迎着风迎着黑夜走在村子里。每天早晨又会三三两两地相互招呼挨家喊伙伴们着起床上学。那时的家长们是不太管孩子们这些事情的。如今想想,那几年很少迟到。就算迟到那也会是一大串。初一到初三的都有,对于这些独自在外面的孩子,老师们好像还是比较宽容的,最多训几句就算了。
那时的学校是个综合学校,和镇上的小学在一个相邻的大院子里,每晚上自习的学生呜呜泱泱一片。昏黄的灯光下,学生们有的读书有的写作业,还有的在打闹聊天。那时的冬天比现在冷,无论学生和老师都比现在轻松一些。除了夏秋两季农忙时放假外,平时学校还有一些活动。比如去几公里以外的河滩上拉沙子来铺校园的路面,春天还会让同学们去郊外挖草药。铃声响一下,学园里涌出大片的学生和中午去食堂排队一样,各班有各班的秩序。手里拿着袋子,篮子还有的背着空书包。浩浩荡荡向附近的树林和地头散开。春意盎然的田野里布满轻盈地身影。
古老的学校早就不在了,可是这些回忆难以忘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