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围绕着“读博”这个事情转,但是似乎又没什么结果,动笔写一写,梳理收到的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吧。
起源:若非生活所迫,谁又愿意一身才华?
作为一个写字为生的基层群众,因为工作需要,学历和职称才是升职加薪的依仗,而在现行的游戏规则之下,需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换个说法,就是写论文、做课题、申报奖项的能耐。这是吃饭的碗,是活下去的根本。但是由于前面的懒散和拖延,缺乏很强大的能力和毅力去完成,想着去读个博吧,最起码能把科研能力充值一下,换点债,也为漫长的三十年职业生涯进行必要的积累。最重要的是,能对抗由于胡思乱想带来的抑郁和低落情绪。
第一步:收集信息
搜索能力也是科研能力的一部分吧,确定好读博的目标之后,问题又来了。
去哪儿读?
读什么博士?
怎么读博士?
还要准备哪些东西?
和原来做科研一样,第一步,先要做好前期的信息收集。哪些信息源的是可靠的,可以怎么收集信息?盘点了一下家当,有以下的途径可以做。现实>网络。现实包括,已经考上的同事、校友、家人。面对面咨询同事2人,微信校友3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家人0人,陌生网友1人,数数身边的亲友,目前唯一的一个博士在武汉,而且是很远的远亲,就当没有把。
网络则包括公众号、网页、网络社群,中介的公众号,网络课1小时,学下官网(博士项目介绍),知乎、贴吧、硕博专业群提问。
第二步:信息加工
收集之后,得到的关键信息有以下几条:
1.博士形式:教育博士(edd)——专业博士,可以在职读
哲学博士(phd)——科研博士,全职读。有奖学金
2.培养地点:境内:在职博士——清华、北大、北师大、浙大
哲学博士——具有学前教育博士点的师范类高校+博导42人,最近的西南大学、广西师大等
境外:香港教育大学、澳门大学、泰国、韩国、日本都有
3.入学要求:考试(英语+专业课+面试)
申请审核制(英语+论文——科研能力证明)+面试
4.培养周期:专业博士4-7年,哲学博士3-7年,毕业率普遍低于40%
5.培养方式与毕业要求:上课+期刊/会议小论文n篇+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答辩(期刊论文要求c刊、核心刊、sci不等)
目前了解到的,是教育博士想毕业并没有降低标准,只是不需要全职在学校,并没有专门的便捷的门路开放拿学位(氪金也得要努力的!!)
6、费用:专业博士——贵,国内10w+,国外25-35w+(食宿交通费另算),没有奖学金(寒暑假集中授课)
哲学博士——便宜,有奖学金,但是毕业之后重新就业,如果还想进高校或者研究所,有政策风险,时间成本高。
综合以上:摆在面前的三座大山——英语、论文、费用。
第三步:成本收益分析
目前实现的成本:
1.经济成本!学费,考试费,生活费,奖学金都很高,看看自己唯一的收入来源,能不能支撑?有没有那个意志力抢到奖学金,如果没有奖学金,能否读下来?能找到别的开源的路子吗?少民骨干计划?学校赞助?亲友赞助?
2.时间成本!4年左右,令人头秃啊!
3.心理成本!焦虑、恐惧等等。
可能的收益:
提升职称,升职加薪,在目前学历内卷的恐怖现实面前,获得一定的先发优势。目前地方的政策也许可以评正高职称呢。
社会名誉,虽然没有人会主动提,但是在职称评定和换工作的时候还是能有一点优势,而且,不管怎样博士的帽子还是能提供一点庇护,虽然就业机会就这么多,但是人才引进还是可以用的吧。
校友资源,博士可能就是混圈子吧。有导师罩着似乎挺好,毕竟国内的博导也才40人啊。至于同门师兄弟姐妹就更不用说了总是有些奇妙的联系吧,总有些变现的途径吧?评级、评奖、发论文啊。
能力提升:英语+论文+项目管理的经验和能力积累。最起码,不怕写论文了吧,至少30年才退休呢。
第四步:具体操作
英语能力——准备雅思考试,报名费2020,听说读写的综合考察,压力还是挺大的。
科研能力(论文能力)——拆解论文,追踪热点。反复练习,无他,唯手熟尔。诵读专业课内容,反复记忆其中的基本知识点和逻辑。争取形成一个研究计划——教师美育?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互联网视角下的幼儿教育?(具有理科思维的文科生?具有文科敏感的理科生?综合+跨界的发展)
联系导师——两个推荐的副教授+愿意收的导师套磁。同事+校友大法。多试几家看看吧
理财攒钱——对抗欲望,学会延迟满足。衣食住行,能省则省吧。实在不行,准备借贷吧。虽然鬼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钱挣回来。
心理赋能——每天的积极自我暗示,取法乎上。
第五步:尽人事、知天命
学贵有恒,天道酬勤。锻炼好身体,不要到处哔哔,认真的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当中去。默默发力吧。接下来就是招生季了。努力呀!!11月开始各种投试试吧。
(假装有个思维导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