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的原理很简单:晷盘面南朝北,和地球赤道平行,垂直插入的晷针指向北极,与地轴平行,整个晷盘上均匀地用十二地支来表示12个时辰,画出时刻线。
这里要特别注意,日晷是两面都有读数。不同的季节,看的面不一样:从春分到秋分,太阳投影在正面,而从秋分到次年春分,太阳投影又跑到背面。读数时,当看正面日影时,要顺时针读,而看背面日影时,则要逆时针读。
嘉量是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器,它看似是一个东西,实际上是由五种量器组成,分别是斛、斗、升、合、龠。中央的圆形是嘉量的主体,上部为“斛”,下部较浅者为“斗”,右耳为“升”,左耳上部为“合”,下部为“龠”,它们之间的换算比例是:1斛=10斗,1斗=10升,1升=10合,1合=2龠。“量”是测定物体多少的器物,在前面添了个“嘉”,代表美好、最好。“嘉量”即说这是最好、最标准的量器。
卍”字符最早被古人视作太阳、火的象征,武则天时把其定为“万”字,代表了吉祥万德之意,它和嘉量组合在一起更是有盛世吉祥的寓意。太和殿前日晷和嘉量的组合,一东一西,一个象征时间,一个象征空间,代表了皇帝是时空的掌握者,拥有无上的权力。同时,日晷圆形,象征“天”,为阳;嘉量方形,象征“地”,为阴;二者是“天地阴阳二气”的化身,它们共同汇聚于太和殿的龙椅宝座之下,表明皇帝是宇宙的主宰者,支配着天地万物。
![](https://img.haomeiwen.com/i22819779/b53a65acecc9ea38.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