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自闭症已经不再是什么“罕见”的问题了,随着闭娃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大家对此并不陌生,而且也感到非常担忧了。所以,提前发现、尽早准备,无疑是家长们的很关心的。其实,孩子在2岁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很多迹象或征兆了。
在美国,有详尽的统计数据,在2020年的普查中,每36个8岁儿童就有一个闭娃(ASD),然而在加州,这一数字是22个8岁儿童中就有一个。中国尚未有普查数据,估计比美国的比例要低一些,但即使低到百分之一,那也够吓人了。
对闭娃来说,还没有什么仪器或什么系统的指标体系来精确地判断,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通过行为表现来做判断的。闭娃的主要表现,按DSM-V(2013年由美国APA发布)的标准,有两类:一类是与人互动交流的情况,一类是重复性刻板行为。
那么在两岁的时候,有哪些迹象呢?
虽然每个孩子的行为表现都不相同,但毕竟有共性,我总结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01 说话晚或不说话
孩子2岁时,正是语言发展比较好的阶段,如果不能获得良好的语言能力,就要警惕了:
○不能有意识地喊爸爸妈妈
○总是重复某个词,或者某些发音
○不能有意义地表达某个常见物品的名称
○不会用手指向他想要的物品
○有“火星语”,说些我们听不懂的话
○叫名字,没有反应,像是没听见一样
○无意义的自言自语、自说自话
○不理解常见的物品名称
虽然语言不是判断闭娃的典型标准,但如果有以上现象,这就说明孩子不仅仅是语言问题了。
02 眼神交流困难
发展正常的孩子,眼神交流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是与人互动的重要工具。但是闭娃在眼神对视方面有很大问题:
○跟妈妈也没有对视
○跟妈妈有对视,但跟外人没有对视
○有对视,但时间短,很快就把目光移开
这种建立和保持眼神交流上的困难会影响他们参与社交互动的能力,并可能导致沟通和社交关系方面的挑战。
03 社交互动困难
闭娃通常表现出有限的社交互动,或者干脆跟别人没有互动,这在生活中可以在多方面观察到。他们可能没有表现出与他人交往的兴趣。主要表现有:
○对名字没有回应,被叫到名字没有反应
○不寻求妈妈的关注
○不会觉察别人的表情
○不理解别人的手势等肢体语言
○感受不到别人生气或高兴等情绪
○不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识别这些社会沟通和互动困难的早期迹象,有助于寻求专业评估和早期干预,也是判断是否是闭娃的典型标准之一。
04 重复的动作或行为
重复性动作,是一种刻板行为:
○拍手:反复拍打手、摆弄手指或拍打手臂
○摇摆:孩子可以在坐着或站着时来回进行有节奏地摇摆
○转圈:一些闭娃可能会反复旋转身体或旋转物体,或者喜欢看旋转的东西,比如风扇、空调外机、车轮等
○重复语言或音节:孩子可能会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某些单词或短语,通常没有特定的上下文,没有任何意义
○反复做同一件事:乐此不疲地反复做同一件事,很明显已经超出儿童应有的兴趣范畴了,像反复开关门、反复开关灯等
这些重复的、反复的动作或行为,可能会为孩子提供舒适感或自我刺激感。虽然幼儿在某种程度上进行重复性游戏或行为是正常的,但过度的和持续的重复可能是闭娃的潜在迹象。
05 沉迷于某件事或某种行为
虽然2岁的幼儿已经发展出良好的注意力,但时间不会太长。如果孩子长时间“沉迷”或“迷恋”某种物品,或者长时间做同一个动作,或者始终坚持同一个规律,如果有人阻止他们这样做,他们会感到不安,甚至大哭、大闹。
○按同一规律来摆放他的玩具车
○按同一顺序做事,穿鞋一定要先穿左脚再穿右脚,吃饺子一定要先放酱油后放醋,否则会坚持重新做或大哭大闹
○坚持走同一路线,不肯改变
○坚持拖鞋要成对摆放
○一直(长时间地)钟情于某件玩具,坏了也不肯扔掉,对别的不感兴趣
○兴趣狭窄,只喜欢数字,或字母,或形状,或物品,或恐龙,或火车等
识别和理解2岁儿童的这些重复行为和受限的兴趣对于早期发现至关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对特定主题有浓厚的兴趣并不能直接下闭娃的结论。
此外,从情感依恋关系、感官是否过于敏感、是否存在行为倒退、情绪控制能力等方面,如果家长细心,也会有所察觉。
同时,为了不引起家长的紧张,我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完全具备以上提到的多数问题,还是谨慎下结论为好。如果有异议,可以到专业机构做系统的评估;如果想知道准确答案,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详细描述一下孩子的行为表现,我帮你做判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