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资本的内在界限与超越(二)

资本的内在界限与超越(二)

作者: 圣_狒司机 | 来源:发表于2022-03-31 00:06 被阅读0次

    一、资本的人格化

    这是马恩的发明,资本人格化叫资本家,当资本获得了人格,它也就成了他,同时也获得了性格、做派,这是方便阐述资本运动过程中诡异的行为。

    他的形象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他的性格是理性,资本的目的是资本本身,“受资本驱使下的提线玩偶们,为了它的增值,用尽了一切方法,如果价格到位,绞死自己的绳索都可以出售给对手。”如果这个绳索卖出去了,那资本家就不会被绞死,这时他成了祂,祂成了上帝,成为一种蚀刻在脑海中的概念,祂是不死不灭的。

    而现实中的资本家,他们的肉身是干净的,他可以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每日晚餐前做感恩祷告,他也可以是个不吃肉的佛教徒,也可以是好父亲,甚至兼职乡村教师。现实资本家与资本的人格化资本家不冲突,他们相得益彰,一体两面。

    二、生产力上限

    资本是资本的目的,为了理解这一点,可以看成一个作为抡着鞭子的资本家抽着资本的命运之轮,使它快点运转。这个资本的命运之轮高度抽象化就是G-W-G'。

    G和G'是货币资本,W是商品。第一步:持有货币资本作为初始启动基金;第二步:购买固定资产,包括厂房设备、技术、原材料,然后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的劳动凝结在商品里;第三步:卖出商品,获得货币资本,新获得的货币资本比初始货币资本高,这样进入下个资本循环。

    如果工资完全凝结在商品里,那么成本与销售额一致,就没有G与G'的差别,资本家做了大自然的搬运工。资本家要成为自身就必须榨取G与G'的差额,工人的产出必须大于工资。

    18世纪的资本家做法是直接降低,工资仅够生活温饱线,于是《英国工人阶级现状》诞生了,机器成了工人泄愤的对象。19世纪的做法是提高效率,继泰勒、甘特的效率研究后,弗兰克·吉尔布雷斯提出“动素”说,把工人动作精细化到每个空间流程,同样的工时中大大提高了产能,工人砌砖比机器还快,他还研究了疲劳,可他自己却长期疲劳过度导致心脏病突发,享年56岁。20世纪至当下,直接延长工时和把工人当设备一样研究效率已经被唾弃,公认最好的方式是技术更新。

    那么提高G’的方式就是增大商品量、提高产能,与最高效率的降低可变成本。工人,始终是被研究和“提效”的中心,从18世纪至当代,每当资本家及其豢养的知识分子提出新的理论,就伴随着新一轮的减员增效。

    当裁员开始,劳动者大军像苹果一样被削去大部分,只剩下高学历和熟练技能的少数。被裁员的工人们成了消费者与低收入者,他们——作为绝对多数人口——的购买力又制约了商品市场的总量。超过购买能力总量的商品被视作无效的,成了有使用价值无交换价值的商品,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价值属性,而只具备单一属性的被剔除出资本市场。

    从工人来看,这是马克思所述的第一个资本悖论;从资本家来看,形成了马克思所述的第二个资本悖论: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力和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所谓剩余劳动力,就是工人被这样那样的科学的剥削了,他完成工资部分生产力,还被要求继续工作的那部分劳动。剩余生产力也凝结在商品中,可工人因为被剥削始终无法赶上商品的增殖,于是卖不出去的那部分商品无法形成价值,无法作为资本进入下个环节,这部分资本是无效的。

    盲目生产的商品因为消费者无力购买而挤积压,资本家——资本的人格化身,是不管这些的,他是纯粹理性,为追求自身而生,他就是经济和经济运行规律本身,这两个悖论诞生于经济内部,只靠经济规律无法解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本的内在界限与超越(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fg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