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脑中都有一个舒适区,那么何为舒适区,舒适区又是怎么定义的呢。
百度百科是这么定义的:舒适区(Comfort 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
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或者不习惯。例如,习惯了右手刷牙的人,让他用左手刷牙,他会很不舒服。如果他是使用右手写字的人,请他用左手写字,他也会不适应。也就是说,在他的心理舒适区内,他只能使用右手刷牙、右手写字。
这么看来咱们就对于舒适区进行两个方面讨论,一、如何逃离或者扩大舒适区。二、死在舒适区。
首先就如何逃离或者扩大舒适区。

舒适区,就是我们自我惯性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是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人们固有的习惯、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使人们处于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心理舒适区”。任何舒适区外的事情都会让我们觉得不舒服,别扭,想赶快逃回自己的舒适区,许多人遇到问题不解决,而是逃避,就很好的印证了这句话,他们逃避舒适区以外的不舒服,哪怕这件事情,成功也无所谓,而我们说的逃离舒适区,其实就是让自己的舒适区变大,现代心理学把人类感知外部世界并投射内心的呈像划分为三个区域。
恐慌区,说的是这么一种区域,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以外的知识或事情,心理严重不适,极有可能导致崩溃或放弃。
学习区,对你来说有一定的挑战,让你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太舒服。
舒适区,对你来说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情,自己可以处于舒适的心理状态。
我们为什么要逃离舒适区,因为在舒适区里面,你每天见到的人,看到的事务,做的工作,都是一样,每天都的路线也都是三点一线,不发生变化,一日三餐,保持一致。这就是舒适区,让你不用多思考,惯性就好。
逃离无非就是内在和外界因数,在内,就是我们的心理,我们要告诫自己,说服自己去接受新鲜事务,接受对的事务,接受那些看起来很难的工作,学着去适应,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外部因数,就是环境、朋友、多参加一些正能量的事情,心态也是需要化妆品和营养品来供给的。不能一味的只让它思考如何变好,而不给它奖赏。
改变要一步一步来,慢慢的你的舒适区就会变大,同时外界的不舒适区就会被覆盖,被吞噬。只要你肯,一切都会变好的。
死在舒适区,就太简单易懂了,废人一个,什么都不用干,就舒舒服服的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安乐死。而且他们的舒适区出奇的小,根本不用挪窝,就一个动作到死。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不干任何让自己累的事情,拿着一个月2000多的工资,高兴的不要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