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和同事一起去送资料,那地方我俩之前都没去过,停好车后,发现那是个新停车场,车牌查询系统还没启用,于是,同事往车尾走,我往车头走,去找车位号,结果车位号在车尾地面上,以下是我俩的对话:
同事:我找到了,是B52,我记性不太好,你帮忙记一下喔!
我:听你这样念我记不住,我得看见数字才更能记住。
于是,边说边朝车尾走去。
送完资料下楼开车,间隔也就十来分钟,果然,同事忘了车位号,我记的还算准确,我俩没花多大功夫就顺利找到了车。
(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记下B52这个信息,文末会揭示它的用途。)
你一定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车钥匙呢?昨天还开车了啊!
他让我到几号商铺拿快递来着?
看看东西买齐了没:鸡蛋、牛奶......咦,我总共要买3样东西,还差什么怎么想不起来呢?
每天这样的情况太多了,这些事情也太琐碎了,深入到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处理不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
为什么我们总是记不住信息?
要解开这个疑惑,得先弄清楚:我们的记忆是如何工作的?
我做了一张图来描述记忆的工作流程:
为什么我们总是记不住信息?我们通过听或看得到一个信息,形成两种类型的「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形成后会快速进入「工作记忆」(用来处理感觉记忆的记忆资源区);
工作记忆将信息解码后转入「长时记忆」中,理论上的长时记忆指的是:一生都能记住的信息;
回想信息时,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工作记忆。
这是一个新信息被永久记住并在需要时被提取的过程,也是记忆的工作流程。
那么,记不牢信息到底是记忆在工作时,哪一步出了问题呢?
主要有两个地方:
感觉记忆进入工作记忆的时候;
工作记忆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
先说第一个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感觉记忆在进入工作记忆时,如果出现下面两种情况,它就容易变得模糊甚至消失:
第一种,分心。
举个例子。
正准备开门,接到同事的电话,她跟你说:一会儿开会要用的材料在6号文件夹里,需要打印14份。
你计划一进门就直奔电脑,找到对应的文件夹,打印好需要的份数,这一系列动作本身不会有太大问题。
然而一开门,你发现头天离开时忘了关窗子,桌上的文件被风吹的散落一地,顺序也被打乱了,你连忙去捡文件,顺便重新按页码整理好,这些动作也就一两分钟。
这时候问题来了,你坐在电脑前,努力回想:
资料在几号文件夹来着?
好像要打印13份......吧。
最后你不得不放弃挣扎:还是打电话问她吧!
第二种,时间间隔太久且信息没被复述。
感觉记忆里的信息,在没有经过工作记忆处理前,会被暂时存放在短时记忆里(短时记忆后来被研究者们归入了工作记忆)。
理论上它能让信息保持1分钟左右,这段时间足够调用工作记忆对它进行处理,然后转入长时记忆,但前提是:信息被复述,如果没有,短时记忆里的信息只能维持10-20秒。
还是拿上面那个例子来说明,比较容易看出两种情况的区别。
早上同事跟你说的6号文件夹里的资料,下午开会才要用,于是你想:时间还早,先做别的,下午再打印。
接下来的时间里,你都没再去想过「6号文件夹」、「14份资料」这两个信息,大部分情况下,开会前你对这两个信息的记忆会变得模糊甚至完全忘记。
这是在记忆信息的过程中,第一个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我们接着来看第二个地方:工作记忆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工作记忆类似电脑内存,它的容量是有限的。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G·A·Miller(乔治·米勒)于1956年在《心理学评论》上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是《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
论文中阐述了我们的工作记忆同时处理信息的极限是:5-9个信息单位。1个信息单位可以是:
一个汉字(字母)或词组;
一个数字或一组数字;
一个完整的句子;
......
但这个数据后来有了变化,近十几年,记忆研究专家们达成了共识:工作记忆同时处理信息的极限是:4±1个信息单位。
也就是说,现阶段,我们的工作记忆每次最多能处理的感觉记忆数量是:3-5个信息单位。
第二个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我们同时获得的感觉记忆数量,超过工作记忆处理的极限,我们的记忆也会容易变得模糊甚至消失。
举个例子。
我跟朋友说:我要去趟超市,你要我顺便帮你带些什么吗?朋友说:那就帮我带一斤香蕉吧!好久没喝酸奶了,再要一盒酸奶。
临出门的时候,她说:卫生纸没了,麻烦再带一提卷纸。
等我到了楼下,她在窗台朝我喊:还要十个鸡蛋,麻烦你了,谢谢!
不算我自己要买的东西,她给我的信息就已经占用了我工作记忆的4个信息单位,这会对我的认知资源和记忆资源造成负担,结果很有可能就是:漏买东西。
当然,这种简单的信息,我们用手机记下来,就完全可以避免疏漏,但其他复杂的信息,对我们工作记忆的处理能力要求就很高了,不是简单的记录就能解决的。
记忆过程中,正是因为这两个地方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我们记不牢信息,针对这种情况,有什么解决方法呢?
说白了: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牢信息呢?
针对简单的信息,想要记牢它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专心复述。
拿6号文件夹那个例子来说,可以这样做:
不管会议是马上进行还是几个小时后再开,挂了电话第一件事,先重复一遍「6号文件夹」、「14份资料」这两个信息,再进门,然后不用理会地上的文件,先打开电脑,找到6号文件夹,打印好14份文件,再捡地上的文件或处理手上其他的工作。
「及时、专心复述」对于记牢简单的信息特别有效,你也可以试试看。
针对复杂的信息,专心复述显然就不好用了,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一个记忆技巧,叫做「组块」。
我做了一张图来说明信息组块前后形态上的区别,以及占用信息单位上的区别:
为什么我们总是记不住信息?那么,怎样组块呢?有三种方法:
让新信息与对自己有意义的事物产生联系;
让新信息与长时记忆里的信息产生联系;
让新信息变得有规律。
我分别说明。
要让新的复杂信息好记,最便捷的方法是让它和对自己有意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拿记忆长串数字来说吧,可以把它拆解成朋友的生日、自己的年龄、各种纪念日、温度、桶装水的重量、以数字命名的店名等等。
像上图里,原始信息的8个数字,我看一眼就完全记住了,而且能准确无误的调用,因为我记忆的时候把它们组块成了两个信息单位,它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它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歌手的生日)。
也可以让新信息和我们已经记牢的信息产生联系。
我之前看心理学教材的时候,看到大脑的「前额叶皮层」是负责思考、决策等理性活动的主要脑区。
当时我的长时记忆里关于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方面的信息还很少,前额叶皮层暂时没办法和它们产生联系,所以我用了别的方法来记它。
后来又看到大脑的「杏仁核」,知道它是负责调节情绪等感性活动的主要脑区,我立刻把它和我长时记忆里的前额叶皮层联系在一起,速度上来说,记忆杏仁核更快,消耗的脑力也较少。
如果找不到关联性,可以把信息组织的有规律些,这样也比较容易记牢。可以用节奏模式或者时间模式进行组织。
分别举例。
比如要记住这组数字串:1 3 1 0 5 8 5 0 6 2 0 0 4 7 6,你可以在它们之间以你习惯的方式加入节奏,辅助记忆,变成:
1310停顿、5850停顿、6200停顿、476,
或者
131停顿、058停顿、506停顿、200停顿、476。
这个方法用来记忆电话号码、身份证、银行卡号等长数字串时特别好用,你也可以试试看。:)
女生可能比较了解,面膜一般间隔2-3天敷一次,比如我周一敷了面膜,下一次该周四或周五敷,但通常会忘记,这样累积算下来,间隔数就不是2-3天了。
怎么利用时间模式对「间隔2-3天敷一次面膜」这个信息进行组织、让它变得有规律呢?
你可以固定每周敷面膜的时间,比如:固定每周一、四晚上敷面膜,这样就不容易忘记了。
运用这三个方法,既能节省记忆资源又不会遗漏信息,虽然,比起拿到一个信息直接开始记忆,它需要多做一步:组合信息,但记忆效果告诉我们:在组块上花费时间和耗费脑力绝对是值得的。
最后,整理一下这篇文章的结构:
记忆的工作流程是:
听或看到一个信息,形成感觉记忆;
它会快速进入工作记忆;
通过工作记忆处理后转入长时记忆;
回想信息时,长时记忆调取工作记忆。
记不牢信息,是记忆过程中两个地方出了问题:
感觉记忆进入工作记忆的时候;
工作记忆在进行信息处理的时候。
解决方法:
针对简单信息:及时、专心的复述;
针对复杂信息:组块。
组块的方法有三个:
让新信息与对自己有意义的事物产生联系;
让新信息与长时记忆里的信息产生联系;
让新信息变得有规律。
好了,最后做一个互动吧:你还记得文章开头我让你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的那个信息吗?不回看你现在能快速准确的调出它吗?:)
这里分享我对它的记忆方法:我使用的是组块记忆法,它被我组织成3块,分别是:「地下室」「一周工作5天」「休息2天」。
然后,我在记忆那个信息的时候,实际上是记下了这句话:我在地下室工作,每周上5天休2天,所以,答案是:B52。
组块间完全可以逻辑不通,只要对你来说有意义、方便你记忆,目的是:能快速记住并准确调用。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在「记牢信息」方面给你启发和帮助,如果你对记忆方面的文章感兴趣,也可以看看我之前写过的这两篇:
每天刷信息,你还记得昨天看过的内容吗?
总是在找东西?这4个方法帮你轻松搞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