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性心理觉知 )
很多人有一个习惯,为了提高效率总喜欢把几件件事情一起做。直播和赚钱搭配非常爽,边洗澡边敷面膜还能唱歌,可是,如果是边听英语边听电视剧呢?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是单核单线程 * n个特定处理器的。也就是说,听英语和听电视剧属于同一类的高级解码运算,运用同一个处理器, 又因为是单线程, 所以无法同时运作, 只能切换。
如果硬要将两件同时需要精力去处理的事情做会怎样呢?我经常这么做,但确第一次机缘巧合地窥见到我内心深藏的一些信念。
勤快的时候,我会准备白水煮些鸡蛋、紫薯等作早餐。就像今天一样,在开火的那一刻,我装模作样地对着锅发了一个念,过了五分钟我肯定会回来的。然后我就兴冲冲地坐在电脑面前“忙”起来了。三分钟,五分钟,八分钟….很快地过去了,我沉浸在电脑世界不可自拔,压根就没有想起什么锅,直到我听到“嘣”的好几声从厨房传来,我这才想来那口愤怒的锅,什么都顾不上就冲进了厨房,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关掉火,可是整个厨房浓烟滚滚,蛋白质烧焦的味道弥漫在整个屋子里…..我迅速地将抽油烟机、窗子和门打开到最大,以便可以让烟雾尽快散掉。我还把锅清洗干净,把烧焦的食物丢到外面的垃圾桶里面。一切井然有序。 可是,我的心,确失控了…..这些浓烟太多了,散的太慢…….要是梦月突然起床看到这一幕怎么办?她会很生气吧,我竟然做了这么一件愚蠢的事情。她生气了会怎么样呢……那个瞬间,我的脑袋里面浮现了太多的可能性……渐渐的感觉到腿有一点点软。
等一等,这不是我一直以来重复做的事情吗?小学一二年级起,我就要承担帮家里做饭的家务了。可是,天知道我多么想像小伙伴一样,不用做家务出去玩。而我又不得不做,因为哥哥愿意做,妹妹更不可能做,是妈妈安排给我的。妈妈很辛苦,她回来的时候很疲惫需要吃饭。于是,我淘好米放在火上就出去玩了,那时候我还会暗自庆幸自己的机智呢。大概,贪玩的小孩总是不长记性,挨骂便成为一种家常。于是,我又想出一个办法,只要饭不是很糊,我还是可以想一些办法处理一下的,比如糊掉的锅往冷水里一放,烧焦的味道就可以减淡很多。这种感觉,这么多年来似乎“掩饰得不错”。不断地轮回重复一样的事情,这不就是恐怖游轮里的情节吗?读书的时候,又因为烧焦还吓得同住的小伙伴非常不安。我不断地掩饰,深深地自责——我怎么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这种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复制到人际交往之中以及工作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总是想要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把人际关系处理好,可心里藏着深深的焦虑感,渐渐把能量消耗掉,与别人的相处中小心翼翼地筑起一道墙,以为很安全。领导(权威)一喊我的名字,我就习惯性地紧张,脑袋浮现出不详地预感。一切那么顺理成章。请问,这样能把事情处理好吗?
当我还沉浸在莫名担忧和自责中的时候,楼道里等妈妈的小男孩开始喊妈妈,得不到回应之后越来越大声,最后演变成嚎叫。不一会儿,听到同住一个单元的奶奶微笑着跟他说话:你叫什么名字呀?你几岁呢?哦,你三岁了呀…..我瞥见小男孩立刻不哭也不闹了,镇定地看着奶奶。嗯,他感觉到不是一个人、感觉到安全了。我心想,她真好,出现得真是时候……出现得真是时候,这句话开始在我心里回荡……原来,我的不安全感还来源另一个因素:当还是孩子的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人出现站在那里啊,原来我潜意识觉得没有安全感、没有依靠、自己不被爱…..
很小的时候,我和妹妹被寄养在外婆家;6岁时,我和爷爷奶奶生活了半年;四年级的上半年,老爸觉得阿姨是老师,可以照顾到我和妹妹的学习,把我们送到她家去;四年级下半年开始,我又离开爸爸妈妈去县城里上学;初中开始,我开始读寄宿学校了, 高中、大学、研究生…….似乎,我的人生注定是一场离家越来越远的漂泊之旅。居住在外公外婆家的时候,四岁不到的我记得有个很凶的舅舅,妹妹拉粑粑在凳子他就打妹妹,因此我总是小心翼翼地做个不惹事的孩子。在亲戚家的经历,让我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每天放学回家看到地上脏总要去搽干净。上高中,学到诗歌“心若柳絮风吹远,身似浮萍雨打沉”,心生怜悯,觉得浮萍孤独无依,恍惚觉得我就是那颗漂泊无依的浮萍。
长期在外,我只能自己靠自己。妈妈性格坚毅,没有给我那么多阴性的力量。家里四个孩子,老大叛逆惹祸,老二成绩好的像天才,老四最小被保护,我成了最不“起眼”的那个。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撒娇,也不会求助,结果成了“遇山开山”的刚毅。内心深处呢,我长成了一个猫一样的小女孩,看起来踽踽而行,又有忍不住想要靠近人群的时候。为了掩饰内心的脆弱还要假装很酷,既渴望被温暖地抚摸,又极度地敏感和不安。
这些幼小时候的经验物件,就这样潜意识地“造就”了我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后来吧,梦月睡眼惺忪地走进厨房,味道早就散了。我说,我把你的锅烧糊了。她说,开了火没注意是吧,用醋和苏打洗一洗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