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544185/c8354f5189b9e5f6.jpg)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煮粥,这是北方大部分家庭里的惯例和传统。
记得小时候,一进冬月,母亲就瞧着日历,数着日子,出门采购。备齐豆类、米料后,待雪降封门,知晓是时候了。腊月初八清晨起床,淘米洗豆,八样食材置于一口铁锅中,大火烧开,小火慢熬,随着咕嘟咕嘟升腾而起的豆香、米香,孩子们像嗅到了过年气味般,唧唧喳喳围在母亲身旁,边聊边等着饭锅煮开,期待着母亲笑着盛起一碗碗甜粥,一家人共同分食。
坐在小板凳上,捧着粥碗仔细的吹散烫口的热气,小心用舌尖舔上一点儿,那像融了蜜糖的粥从舌尖漾开,厚重的颗粒用舌尖碾平,一遍遍在唇齿间滤过,才恋恋不舍地吞下。那一刻,腊八粥就是人间佳肴,是我心中最美的食物……
母亲家里的一口铁锅烫了几十年,熬过多少个暑往寒来,粥愈发稠甜,可分粥而食的家人,却聚少离多,…… 最终,父母亲去了另一个世界,再难相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44185/8addd5ebac8fb0ba.jpg)
现在熬一锅腊八粥,已不似以前那样让人向往,但每每想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场景,那深深呼吸后,从鼻端甜到肠胃的丝丝暖意,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成家后,在郭先生眼里,腊八粥不再是一种普通的吃食,它成了一种特殊的仪式。是一家人亲情的凝聚,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
一锅粥,郭先生从凌晨五点熬到早晨七点,整整两个小时。期间要瞧着火候填上几碗水,待最难煮的豆子、干果都透了、软了,表皮炸开成了晶莹弹口的颗粒,才算熬成出锅。
清晨,还未走出房间,鼻尖已然能闻见细微的粥香。推开门,氤氲的水汽从厨房腾腾而起,直撞上屋顶顺势而下,在客厅里打了个转,把我和女儿身上、脸上都镀上了一层朦胧的亲切。揭开锅盖,水汽愈浓,脸上便糊了一层水汽,嘴角还未吃粥,已满是笑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44185/3aae16834b8eb95f.jpg)
郭氏腊八粥,虽不能和儿时母亲带给我们的感觉相媲美,但无论从气息、味觉、口味到质感,却都透着香甜醇美,多了一些别样的温暖 ,成为漫长寒冬里的幸福元素。
总是觉得,生活若是没有了仪式感,内心没有为之心动的事情,生活一定会过得无滋无味。
虽然,日子大多数是平淡的。所有枯燥琐碎的片段拼凑起来,就是生活的全部,但一份有仪式感的生活,却可以从平淡的生活缝隙里,捕捉到快乐的风景,即便身陷柴米油盐,也能将日子过得趣味盎然。
母亲的腊八粥,浓成了我心头上一碗化不开的亲情水,而喝着郭先生暖暖的腊八粥,仿佛是读着那大爱至简的诗篇,为我一生御寒。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44185/7ad60cc7bbdd9bb2.jpg)
往后余生,将繁杂的人生走成减法,把每一个节气过得有诗意,当是我们人生一场、又一场最朴素的幸福吧~
——2020年1月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