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5月11日,北京山海蓝图商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因经营战略调整,5月20日24点关闭北京地区所有全时便利店,关闭前全时仍将提供服务,并对全场商品进行6到7折销售(不含香烟)。
就在2019年2月,全时通过"解体分拆"的方式结束品牌运营,当时山海蓝图收购了“全时”品牌和北京、成都、天津、廊坊四个城市约500家便利店门店;位于华东、重庆、长沙地区的全时门店则由罗森便利店和“珊珊”接手。全时如今再次陷入危机,距离山海蓝图的投资介入,不过一年有余。
自2018年以来,包括全时、邻家、131等一些列连锁便利店品牌接连大规模关店,曾经如潮的加盟需求,如今重新陷入冷静期。抛开资本等等问题不谈,加盟连锁品牌便利店的加盟商,失去品牌商的供货渠道之后,未来的货源将会成为他们面临的下一个巨大问题。
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三年内大规模关店的便利店品牌。
1、全时
2017年,全时进入成都、重庆、武汉等8个城市,启动了“百城百万”计划,表示要投资百亿元、五年覆盖“100个城市,100万个终端”。2018年7月,当时的全时门店数就已接近800家,在北京就有400多家门店。但2018年11月,全时母公司北京复华卓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被爆出受到P2P爆雷事件的影响,导致全时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跟上全时的扩张速度。
2019年2月,全时全国门店被拆解,天津、北京、成都地区由北京山海蓝图接手。而这一次全时北京天津全面关闭,距离19年的分解接手,刚刚一年有余。
当然,和直营店不同的是,很多全时的加盟店还在继续经营,但他们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是:离开了品牌商的统一供货之后,接下来的货源是让他们挠头的主要原因。
2、全时生活
全时生活的存活时间前后不到一年时间,2019年上半年,它以“真真小吃+全时生活”、“D5厨房+全时生活”两种模式开出了5家门店——在原有生鲜、食品饮料等商品销售区域以外,增加了爱炉火锅、D5牛排、真真小吃等多个餐饮档口和堂食餐饮区。
全时生活原本打算在今年将门店增至30家,这些门店全部都将开在北京。2019年9月26日,位于北京高碑店地区、宋家庄、北苑、百子湾等的全时生活店已经关闭。
3、雅堂小超
2016年10月,雅堂小超在四川成都启动;12月,雅堂小超社区超市突破1000家 ;2017年1月,雅堂小超首批城市合伙人诞生,雅堂小超湖北、辽宁、贵州等在内的8家子公司相继成立。3月,全国雅堂小超首家直营店开业,雅堂小超全国签约加盟突破3000家;4月,单日交易额破百万;5月,雅堂小超独家冠名《合伙中国人第二季》开播,单日交易额突破1000万;
2018年3月,雅堂的供应商发现“自己拿不到钱了”,被欠款的商户组了一个微信群,有150多人。在微信群里。7月15日,成都雅堂控股集团董事长杨定平等人终于在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投案自首。此时,由于雅堂小超公司总部的资金链断裂,子公司目前面临着三方的债务,分别是供应商、加盟商和仓库,雅堂小超负责人说:“我们真的毫无办法。”
4、邻家便利店
邻家便利店隶属于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5日。邻家曾在一年时间迅速开出60余家门店。
当时,邻家便利表示未来1年内要在北京开出200家店。8月1日,邻里家(北京)商贸有限公司向供应商发出告知函称,公司将于8月1日起停止总部各项业务,并陆续停止门店营业。
5、131便利店
北京拾品味壹叁壹连锁便利店有限公司(131便利店)于2016年8月在北京成立运营总部。131便利店主打全品类鲜食非标品牌。
在获得融资时,131便利店已经在北京已经落地了31家店铺,主要集中在朝阳区和通州区。31家店的日均流水在9000元左右,最高的流水可接近2万元。
2019年9月18日,北京131便利店发出通知称,因资金周转问题不能正常运营。
5、好收成超市
天津市好收成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2月24日,于1999年12月28日开业的好收成红磡店是其第一家店。现在城区拥有61家社区超市。好收成连锁超市分为三种业态:社区中心店、社区便利店、24H便利店。2018年9月27日天津好收成董事长苑双庆确认大规模关店一事属实。
好收成超市旗舰店红磡店目前其店面上的好收成LOGO已经被撤下除了有闭店迹象外,在数周之前,好收成超市在京东到家上被下架。迄今,好收成有多起开庭公告,其中涉及借贷纠纷,赁合同纠纷,劳务合同纠纷。
加盟商怎么办?
那些动辄要缴纳大几万元乃至十几万元加盟费加盟商,现在反而更羡慕那些传统模式的夫妻档杂货店的经营模式了,他们能够赢利且持续经营下去的原因很简单——成本控制得当,相对于统一管理,夫妻店灵活性更高,效更率。
连锁品牌大规模关店,无人统一供货了,但加盟商的日子还得过,那下一个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供货渠道的问题。
在北京加盟了一家京东便利店的刘老板表示,自从一开始从京东进货,但随着经营时间越来越长,他发现京东的产品并不能满足自己的经营需要,慢慢的开始向本地经销商处进货,“本地经销商我认识不多,也就两三家吧,我就一个标准,谁便宜我就买谁的。”
据已经摘掉连锁便利店LOGO的加盟商张老板讲,从一开始品牌商统一供货,到后来变成自己单打独斗,他已经习惯使用“货比三价”这样的比价软件了,“当初加盟的时候看中pos系统和冰箱等配套设施,现在也开店有两年了,我几乎不从他们的渠道进货了,价格高,送货慢。还是自己寻找渠道。有这么个平台挺好,还能节约我的社交成本,我的工作就是在所有供货商里挑一个最便宜的进货就是了。”
所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成本成了一个几乎是决定性的因素,如前文所述,夫妻档便利店为什么能在今天赢利且存活下来?成本、效率缺一不可。
结语:
如今大量连锁便利店大规模关店,大多源于资金链断裂。数据显示,2018年便利店年平均费用60%支出为职工薪酬,34%为房租,近95%的成本为硬性支出,但同年,便利店年平均销售额不足200万元,远无法覆盖人员工资与房租成本。这是一个典型的高投入、长战线、慢回款行业,扩张依赖资金,盈利依赖精细化运营的能力。店面需要先经过长期亏损,顺利的情况下才能长期薄利。
原先花了大价钱加盟连锁品牌的加盟商,再一次回归了“放养”的状态,这时更低的进货成本就成了赢利的不二法门,“比价”也成为了曾经的加盟商们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