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No. 49 要不要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

No. 49 要不要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

作者: 鲤茵一妈正面管教讲师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14:44 被阅读0次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自己内心就会产生对人类的一些技能和技巧的爱好和向往,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篮球,有的喜欢舞蹈,不同的气质类型的孩子,不同的境遇,可能会喜欢上不同的东西,而孩子一旦喜欢上就会努力地去学习。

而孩子在小的时候应该有个度,在学校里面会发现,凡是家长在孩子休息的时间给孩子安排过多的业余课程,都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掠夺,这个掠夺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孩子学习兴趣的掠夺。现在课外兴趣班,为了能够使孩子特别愿意上这个课,无论是什么课程,都弄得特别有趣,特别容易出成绩,让家长一看,哇,孩子在这个地方上了之后,感觉孩子特别厉害,特别神奇,其实这就是学习兴趣的掠夺。

学习兴趣的掠夺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孩子在主流教育体系中学习,老师每天都要给孩子们上课,一个语文老师每天要带2个班级,一个班级2节语文课,一天总共4节语文课,因此老师不可能把学校的课堂搞得像课外兴趣班那么好玩。

而课外兴趣班不是孩子必须去上的学校,所以它必须靠课程中的某些东西吸引到家长或孩子才能生存,否则孩子们不报班就很难生存下去,所以课外班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而家长一看孩子那么兴趣,就报班了。

岂不知这样就让孩子们觉得“哇,在培训班里面的英语课是这么好玩,而在学校里面的英语是那么不好玩”,孩子们口味就被掉得很高,使得孩子对真正的知识没有非常得感兴趣,而对把知识弄得好玩这样的事情非常得感兴趣。

最重要的是,在低年级的时候,尤其在四年级的时候,如果孩子还没有培养起对学科的兴趣、对探索和研究的兴趣,而只对课堂的氛围、对老师围绕知识所弄出来的花样感兴趣,就会使得孩子喜欢上课外班的课程,而不喜欢学习里面的课程。

第二方面就是对孩子心理力量和心理能量的掠夺。本来孩子就是每天从早晨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多一直在不停地上各种课,而人即便是不专门使用大脑的情况下,人的大脑一天就要消耗掉40%的气血和精力,如果是非常专注地思维两个小时以上,大脑基本已经僵了,而处于学习阶段的孩子,大部分时间大脑都是不停地高频转动。

孩子放学以后,如果没得休息就去上各种兴趣班,还要写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一科的老师都觉得自己的作业是最重要的,都尽可能的把自己的作业都留到觉得是能够保证自己这科的分数是能够上去,不会考虑其他科的老师留的作业量多少。

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想法,最后孩子就被压榨的特别厉害。虽然这些兴趣班看上去是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也是孩子自己想要上,这个兴趣班上完了就要去到下一个兴趣班,然而这些课外班给孩子的感觉是TA在奔波,等于说孩子被穿上了一双红舞鞋、中了一个魔一直跳下去。

如果周末两天没有得到缓冲和休息,孩子就会在星期一到星期五的课堂上感到非常得疲惫,就会在课堂上休息,虽然TA瞪着眼睛在看着黑板,但是大脑已经懒得去思考,懒得去听课了。

这个时候家长就要问自己一件事情:我们是希望孩子把所有的精力、最好的精力用在学校的课堂上?还是用在那些兴趣班上?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一般来说到了孩子该使劲的时候,比方说小学四年级之后,或者初中、高中的时候,孩子的力量就用完了。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硬逼孩子把TA生命中所有的精力都全部挤出来去应对高考,孩子考上大学后,人生到了真正要开始建立学业、建立知识系统的时候,TA就不学了。

在大学里面,有多少大学生真正在学习的?只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是想要学习,想要建立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系统,大多数大学生都在混了。

童年的时候,兴趣班报的太多是一个破坏性的行为,从芭学园的小学来看,凡是兴趣班上的太多的孩子,上课时候的状态都非常得不好。

所以请大家慎重,孩子最喜欢的、对TA体能等方面有帮助的、或者孩子确实在某方面有天赋的,给孩子报上一两个兴趣班就行了。

其实像清华大学等这些名牌学校,真正的学霸都不是童年的时候兴趣班报得很多的,而且将来有建设性的、有建树的人也不是兴趣班报得很多的孩子。

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自己会选择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情,那个时候让孩子去学,就是支持的,而不是破坏的。

以上文字整理自芭学园李跃儿老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No. 49 要不要让孩子上各种兴趣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jkv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