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342517/34037b5e39b5a9f8.jpg)
从2006年初创业开始,我们机构一直在用“3·3·3”的小学具对孩子进行操作训练,在学具快要用完的时候,联系上了总课题组,希望购买。然而总课题组说,没有参加过学习的机构不卖,想买来学习。就这样在2008年11月份,我不情不愿地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开始了与杨老师的师生缘分。
第一次参加学习,看到了坐在轮椅上的杨老师,瞬间感觉有些心疼又甚是钦佩,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开始了培训之旅。
过程中,看着书本,拿着小学具,阅读-操作-反思-分享-再操作,第一次知道了“研究自己”,第一次感受到“反思”切实可行地运用在具体的行为中,第一次听说“猜意图”,第一次感受到发现的喜悦、学习的魅力……人生中多少个第一次,是在杨老师的培训中知道的,也是在这样充满吸引力的过程中,惊奇而喜悦地感知着一个全然陌生的自己。
我有些震惊,有些迷惑,有些兴奋,也有些忐忑,更多的却是杨老师、朱老师在培训之余找我交流给我带来的希望。那是一种被长辈重视的温暖,一种被智者欣赏过后的力量,一种背后有支持的笃定。这样的体验,当时的我在过往的人生中是前所未有的,于是我下定决心作出承诺,只要杨老师培训,我就一定会每次必到。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杨老师组织了多次培训,我坚定地履行着自己的诺言,哪怕有一次时长达一个多月,而我又面临第二个机构装修开业的关键时刻,我还是一天不落地参加各项活动。这样的坚持,总是不会被辜负,我的思维力、觉察力有了质的提高,从刚开始的头疼欲裂,到后来的乐在其中,我知道,我的人生开始不一样。
带着觉察,时刻反思,成为我后来生活的常态,对于自己的生命开始有了更强的敏锐度,慢慢体会到自己性格中的困难点,尝试着面对和接受。在非常困难的时候,就会想起杨老师的一些忠告和关爱:做事要用脑而不是用身体;机器越用越灵活,我们要舍得使用自己的大脑;做事时先思后行,想好方法、用好方法;学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能做更多的事……温暖、智慧的话语陪伴着我度过那些困难的时间,让我不断拥有前行的动力,让生命活出更多精彩。
时致今日回看当时,我很努力,没有遗憾。可惜2017年11月份杨老师组织的最后一次座谈会,我还是错过了,不为没学到而伤心,只为没能在最后时刻与杨老师见上一面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2517/1750bad228978930.jpg)
无论我现在身在何方,做着何事,那“研究自己”的声音从没有停止,一直指引着我更多地了解自己、看见自己,让自己的生命鲜活。
活出精彩人生,也许是对杨老师辛苦付出最大的回报。
谢谢您,杨老师,人生中有您教育陪伴过,是我一生的荣幸。
我永远爱着您。
愿您在另一个世界里安详、喜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