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谈谈成长: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成长。
-先问自己:你希望你的孩子未来是什么样子?
-未来有钱、未来幸福、成为自己…….
--对于我来说:让他成为自己。
-当我们了解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就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清晰的去行动和选择。
-为母则刚,哈哈,是真的。有了Eason后,我想尽我最大的能力去保护他,保护他的心理,让他的内心是完整的。
-从上面那个内容可以看到这应该是他的妈妈我最缺少的;在养孩子的初期我们很容易以我们认为最理想的生活来规划孩子的未来。
-孙瑞雪老师的学校,有一句校语,我很喜欢: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第一次在央视的视频里看到:一个家长在喂孩子吃饭,让孩子乖(多么熟悉的场面);视频外孙瑞雪老师说:这样的场面是爱孩子?还是父母爱自己?有时候,我们会以爱孩子的名义来爱自己。如果养育者自己喂,孩子是可以吃饱,但这剥夺了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吃饭,刚开始他会洒的衣服、地面到处都是,但孩子会成长。
-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理论,我震惊了,我买了孙瑞雪老师的书《爱和自由》,书中以爱和自由为的立足点,强调爱孩子要有科学的方法,即充分了解儿童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爱、自由、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78931/70ea4da0d2096779.jpg)
-孙瑞雪老师告诫父母们: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你其实是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收到爱的礼物。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如果你观察一下,你会发现自己有多少次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和父母养育我们的方式如此的类似。你并不是有意,而是出于我们的无意识。
-那关键是什么?
-陪伴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要成长。
-一个生命的成长是内在自我的驱动。
- Eason在5岁左右的时候,看见零食包装上面的字会问我:妈妈这是什么?走在路上,会问指路牌上的字问我:妈妈这是什么?……那个时候他是指点机,见什么指什么?有天,我忽然明白他到了识字的敏感期。在这之前,他眼里的文字并不是文字,而是画。和图案什么的没有区别。而在这个敏感期到来的时刻,他的智力跨越了。
- Eason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的同学还得靠拼音识字的时候,他不用,他已经自己独自看书很久了。
-什么是敏感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78931/887cce7346ce5730.jpg)
-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里面讲:有多少父母知道,孩子为什么爱吃手;为什么总是抓住什么都往嘴里塞;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为什么总爱玩水,经常浑身上下都湿透了;为什么总是把桶呀、瓢啊往头上套;为什么总是往桌子下衣柜里钻……吃手、扔东西、钻洞洞、“打”人、说“不”……你是帮助了他,还是遏制了他?孩子以上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学习——由生命的内在驱动的对与外界环境和生命本身的学习!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有时候看书,只是在拓展自己在面对选择的思考边界,了解的越多,思考的越全面。
-关于自己的成长,更多的是把意识带入生活。
-可以选择面对情绪的时候,那瞬间的冲动;也可以选择面对问题的时候,调用意识去做更理性的决定。
-关于意识的练习,最好的方法是:冥想。
-刚开始的时候,你闭上眼睛冥想,你的意识飞走,你再把它拉回来,飞走,拉回来…..如此往复。你慢慢的在生活中也可以如此的做。
-意识的成长会让你变得敏锐,更好的感知周围生活发生的一切,而你会更有意识的处理这一切。
-罗杰斯说:你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你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78931/9205024447cb196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