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由【瞧那一家子 】原创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
从小到大,父亲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名词。
我们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了近三十年,但我对他依然陌生。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是母亲在夏天的晚上给我扇扇子讲故事,也是母亲在冬天的夜里把我的双脚放在她的大腿间取暖。
父亲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不出意料的话,我总能在第二天早上,看到地上一滩呕吐物。
酒气熏天的父亲,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此时,我就会拿着扫帚和铁铲,清理着从他胃里翻江倒海出来,混合着酒精和酸味的腐烂食物。
我不能觉得恶心,因为这是我身为女儿,应该做的事情。
用父亲的话说:“我养你这么大,干点小事怎么了?”
可是无论我在父亲面前,表现得多么听话懂事,我好像总是不能令他满意。
记得有一次,邻居过来串门,我正在吃猪油鸡蛋炒饭。
邻居夸奖母亲会照顾人,把我养得又白又胖。
坐在一旁的父亲,突然说道:“吃那么好,有什么用?又懒又笨,什么都不会做!”
当时,吃饭正香的我,瞬间没有了胃口。
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才会让父亲说出那样的话,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证明,我是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一个吃闲饭的人。
年仅五六岁的我,所能想到的唯一方式,就是好好读书,争取拿更多的奖状回家。
可是,即使我每次考试包揽班里的单科成绩,总科成绩,三好学生的所有奖状,我也没有像别人那么快乐,因为父亲从来没有表扬过我。
在他眼里,我似乎永远都是差劲的,正如他评价我的母亲一样。
有好多次,我看到父亲朝着母亲怒吼,把母亲贬低得一无是处。
向来温柔又不善言辞的母亲,忍不住跟父亲吵了起来,我在旁边站着不知所措。
母亲怕我受到影响,吵到一半放弃了争辩,背地里去偷偷抹眼泪。
有一回,我看不下去,替母亲出头。
被父亲用竹条打得屁股开花,母亲拦都拦不住。
对于小孩子来说,身体上的伤痛过了第二天就忘了。但心灵上的疮疤一旦产生,就再也没那么容易愈合。
尤其是我出言顶撞父亲时,他瞪着我的那副恶狠狠的眼神,在往后的生活中出现了无数次。
后来上了初中,他再用言语打击我,我就忍着不吭声。
不是因为我怕他,而是担心惹他不高兴,我的生活费就没有着落。
我每次要生活费,全都是母亲半求半哄着父亲,挤牙膏式的讨来的。
有时候数目不够,母亲还会把自己辛苦攒下来的钱凑给我。
让我印象最深刻地一件事,发生在高中时期。
那一天,母亲正好出门走亲戚,家里只剩我和父亲两个人。
我跟父亲说了要生活费的事,然而他却一声不响地出了门。
我在家里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父亲回来,最后只好空手去了学校。
由于出门太晚,走到路口的时候,往学校方向的班车,早已经停运。
我背着装有半个月生活用品的书包,又走了两个小时才赶到学校,当时天已经全黑。
当同学们都在教室里上晚自习的时候,我一个人躲在宿舍的被窝里偷偷的哭。
全班七十几个人,就只有我没钱交,我从来没有这么难堪过。
在那一刻,我想起了很多事。
读小学的时候,学校开期中表彰大会,轮到我上台领奖。
给我颁奖的校长,当着全校几百人的面,对我说:“你的学费还没交齐,你却老在这拿奖!”
读初中的时候,我没有钱充饭卡,中午别人都去食堂打饭了,只有我躲在宿舍里,假装一点都不饿。
读高中的时候,父亲陪我去学校报名,三个多小时的路程里,我们没有说过半句话。
唯一的一次开口,还是我问父亲:还有多远到学校?
我多么想他跟我说,在学校不要想家,要和同学搞好关系,努力用功读书......没有,都没有!
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奢望这么多,能让我继续读书,已经是父亲给我最大的恩赐。
“头发长,见识短”;
“女孩子读太多书没什么用,反正以后始终是要嫁人的”;
这些曾令我胆战心惊的话,经常从父亲嘴里脱口而出。
要不是母亲苦口婆心的劝他,我可能连上大学的机会也没有。
母亲的初衷很朴素,她希望我去学校好好养身体。
那几年,我备受学习压力和精神折磨,身体内耗得越来越差。
我也从一个活泼外向的孩子王,变成了一个极度敏感脆弱的独行者。
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父亲。
如果有人问我:父亲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是一个大懒虫、自私鬼、暴躁狂。
在外人面前,他是有耐心且明事理的和事佬,周围人有什么纠纷都愿意找他调解。
在家人面前,特别是在我的母亲面前,他又是另外一副面孔。
如果早上到饭点了,饭还没有做好,他就会朝母亲发火。
准备开饭的时候,他永远是坐着,等着母亲把饭菜端上桌。
吃饭的时候,各种挑剔。
“好好的菜,你蒸得稀巴烂,我还怎么吃?”
“这个菜那么硬,你居然拿去炒,咬得下去吗!”
“你是怎么搞的,这个菜那么咸?”
“你是不是又忘记放盐了,你做饭的时候在想什么啊?”
“就这么几个人,做那么多菜,有你这么浪费东西的吗”
吃完饭,父亲又接着抽烟。饭桌上烟雾缭绕,他抽得津津有味。
不管我抗议多少次,他始终像没听见一样。
有时候抽完烟,看到母亲还在吃饭,他又是一顿白眼:“吃个饭要吃一个小时,你是吃金子吗?”
......
那时候,我就在心底暗暗对自己发誓:
这辈子,我宁愿去寺庙里孤独终老,也绝对不会找一个像父亲这样的男人!
可惜老天就是这样,我越不想遇到什么,偏偏全让我遇见。
现在回过头去看,我经历的每一段感情,基本上都是父亲和母亲的翻版。
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活成了母亲的样子:默默地付出和习惯性隐忍。
年幼时,我曾问过母亲,为什么不离婚?
母亲当时的回答是,舍不得我们三个孩子。我恨铁不成钢,认为这是母亲找的借口。
长大后,我也问过母亲,为什么不吵回去?
母亲说,他心眼不坏,就是这个臭脾气,习惯了就好了。
后来我才明白,重组家庭的复杂和无奈,母亲早已替我们想过。
而生活并不是简单的吵赢了架,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毕业这些年以来,母亲一直在反复地给我做思想工作,试图缓解我们剑拔弩张的父女关系。
再加上进入社会后,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我非黑即白的尖锐性格,也磨平了不少。
我不再跟父亲争锋相对,有时看不惯他的坏毛病,就试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即便到了今天,我和父亲的关系依旧淡薄,偶尔还会因为我相亲的事吵架。
不过相比过去,我们的关系已经有所改善。
年纪大了就会发现,身边能失去的东西不多了。如果不能改变过去,那就珍惜现在吧。
正如母亲常说:“有,总比没有的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