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掏钱的,还是听使用者的?
孩子的玩具,是家长买,那要我要满足孩子的需求还是家长的需求,
360手表,最开始上市之初为了家长手表定位功能,其他一切从简,很受家长欢迎,但是小天才手表可以碰一碰加好友,短短时间内超过360的手表,
明明是家长付费,为什么要满足孩子的需求。
功能性是一个商品存在的基础,之后的衍生功能决定他的附加价值有多大,
颜值即正义,外观和包装好看就是可以买的贵。
--------------------------------------------
在做2b业务的时候,明明是企业买单,为什么他们员工总是投诉产品不好用,自己按照老板的要求设计的啊,
这么继续下去第二年会不会续费啊?
刘润说过一句话,销售人员在桌上喝的酒,就是产品设计时脑袋里积的水,
多数人只会关系谁付费,不去管谁使用,东西卖不出去是员工的事,作为销售在酒桌的卖命很正常,
可就是产品同质化太严重了,销售只能在打感情牌了。
在科技公司一直存在两个冤家,产品经理和程序员,一个觉得什么要求程序都可以写,一个觉得你动动嘴,我就能写出一个奇迹。
事实上呢,见过太多技术人员创业夭折的情况,不是他们技不如人,是他们不能融入人群,产品经理提的要求确实苛刻,可是一线的员工面对的就是这么苛刻的用户,是改一个ui太难了,还是自己懒得去想怎么改?
自己就是一个销售,经常遇到公司流程问题,于是乎见过各种处理方式,
销售型的公司,一切以客户需求为主,全公司配合销售,哪个部门想卡权力,直接开除。
而一些所谓的大公司,为了流程化管理,事事走流程,就像救护车到了医院,不交钱绝不抢救一样。
如果商业是效率的提升,那创业公司的扁平化效率就是最锋利的矛,大公司流程化的成本是坚固的盾。
怎么可以不自相矛盾?
产品以功能性降生,靠衍生功能成长,就像在大自然里弱小的人类,越成长技能越多,
产品也是一样,我们为产品赋能,产品为用户赋能,
它可以防止上火,它可以代表礼品,它可以象征身份,它可以表达自由,它还能点亮朋友圈······
听使用者的还是付费者的?
把功能解读给付费者,把赋能告诉给使用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