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作为一个人的代号。不同的时候可能有着不同的意义。
初见的时候,她叫他“学长”。
认识他的时候,她还是个刚进大学的新生。怀着好奇,她报名了学校的社团。在那里,她认识了比她高两届的他。因为学校里的惯例,她叫他学长。
“学长,你好,我是中文系的甄洛。”
“学长,这是今天的活动记录。”
“学长,我下周有事,活动想请假。”
……
熟悉了以后,她叫他“许霖”。
同在一个社团,经常一起参加活动。不久,社团里的人就打成了一片。除去了一开始的陌生和客套,她开始连名带姓的叫他许霖。
“许霖,周末,我们社团出去烧烤吧!”
“许霖,我觉得你这个甩手掌柜当得挺好的啊!”
“许霖,明天活动我就不来了,约了室友去逛街。”
……
在一起的时候,她叫他“小霖子”。
在社团的一年里,虽然他是社长,但大部分活动安排和记录都是她在做。有什么事,他一个电话打给她,自己就不管了。大家都戏称她为“社长夫人”。然后,他也就顺势表白了,让她成为名正言顺的社长夫人。而她果真摆起了官夫人的架子,开玩笑的叫他“小霖子”。
“小霖子,今天陪本夫人去吃午饭。”
“小霖子,这是本夫人赏你的运动鞋。”
“小霖子,下个月本夫人生日,你打算孝敬什么?”
……
后来,她叫他“许先生”。
那时候他大四,整天忙着论文,忙着实习,忙着找工作。他们聚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一段时间,网上流行“左先生”、“右先生”。她说:我既不喜欢左先生,也不喜欢右先生。我只喜欢你,你是我一个人的许先生。因为很少见面,她只能一遍一遍的给他打电话,发微信。
“许先生,再忙也要照顾好自己!”
“许先生,我把社团管理得好好的,你放心!”
“许先生,你的夫人想你了!”
……
最后,她问他“你是谁?”
就像很多大学恋情走不到最后一样。因为彼此不够相信,因为聚少离多,因为家庭反对,因为对未来的不同规划,因为其它很多很多。他们最终还是走散了。
某一天,他打电话给她。电话那一端,她问:“你是谁?”
后面的话,他再也说不出来。
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而那些关于你的名字,只能成为记忆里该遗忘的曾经。
――七七
2017/12/03,突发奇想,讲这样一个故事。借用一下动画片的名字,希望不要见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