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特别不喜欢自己,感觉总是很紧绷,很严肃,很认真。越来越不能自然的笑,越来越苦情严肃的脸。
这点比较明显地是,我总是能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看孩子在陌生场合的表现,我就知道自己平时对他们的影响了。焦虑不安,紧绷的状态,明显就是自己的翻版。但为什么我会是这个样子呢?母亲的影响是主因,再加上这些年老公的雪上加霜,自己人生治愈是很难的了。孩子还那么小,虽然他是这样,但我还是想弥补一下自己过于苛求的本性,所以要多带他接触其他没有那么苛求的人身边。
也许这是我的一个幻想,经我观察,最开始陌生的时候,人与人之间是有一些宽容度的,但随着一方人的精力与耐力的磨损,彼此能力的了解,再脾气好的人也会对另一方有功利性的苛责,或者情绪化的控诉,学校的老师如此,培训的老师如此,我自己也如此。
所以看透这些我竟然对人类是感到失望的。大多数人是普通人,做不到做一件事没有目的性,总会有所再求。对对方有求,就会带来焦虑,压力。那么被求的一方就需要接住这个压力。
看孩子的成长,不就是一系列地训练他们抗压,抗焦虑的生命过程吗?
因为太过共情于孩子,所以我把孩子的压力表现原因归向自己,如果我是一个性格明朗,灵活随和的人,孩子也许就不会那么在人际中紧绷了。
但另一个角度,这样的好处是能让他积极应对,作出合乎要求的努力。只是我仍会心疼他,也许心疼的不是他,而是从他身上穿越到小时候的那个自己。
但有时候基本很难控制,我会动辄在他们没做到如我期待的地方,就一顿数落,然后看到他们惊慌的表情。他们做的糟糕是事实,但是,我是可以选择另一种沟通方式的,显然,人容易本能地自动化反应。
也许,我不应该这样对自己,这样对孩子。高期待高标准,但却是低能力。要先认清现实能力,再定标准。而不是先设一个理想的标准,然后就是希望自己以这个标准为行动指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