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都在玩着控权和用权的权力游戏。统治者的控权依赖于政权组织体系,政权组织就是一种能够生成和配置权力的组织机构,也是一种关系网络。权力关系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对应着一个职位,职位是稳定的,其上的人是流动的,是有想法的。他们是行政运作中的环节,并掌握着上级所需的各种权力资源。当他们服从统治者时,统治者就实现了控权;反之亦然。如何使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官员服从,是控权的核心任务,也是用权的主要目的。统治者有能力,能够运用手中的资源使官员服从,就能实现控权;但是如果统治者运用手中的权力使官员变成了木头人,那么控权实际上是失败的。一个成功的皇帝,控权要有限度,用权要有艺术,最终目的是保障官员的忠诚和统治的有效。
锦衣卫是统治者的一种控权手段,是皇帝加强行政监督和惩罚权,从而实现控权的重要的组织安排。由于朱元璋对于元代政权崩溃的深刻体验与反思,他立国后强化并扩大了行政监督权来加强中央集权。锦衣卫就是以信息收集、侦查和刑事审讯,可以将其归入行政监督权。
从锦衣卫的发展上看,明代在行政监督上走得太远。首先,在信息控制上,锦衣卫不仅深度渗透到各级官员的周围,并且在社会的重要方面也都有渗透。锦衣卫已经成一张广大的信息网,将官僚与社会网络其中。这种过密的信息网络,以及皇帝隔三差五的敲打,行政监督权使用过于频繁,使各级官员噤若寒蝉,不敢有任何异议。其次,在刑侦与审讯上,锦衣卫的酷刑也已经危机到官僚们的生存。锦衣卫抓捕官员后会将他们送入诏狱,一入诏狱九死一生。在诏狱内各种刑具的拷打下,不死,也被折磨得惨不忍睹。东林六君子的杨年就在诏狱受尽折磨,其死状惨不忍睹。这种严刑拷打是被皇帝默许的。这种针对官员的严刑峻法,已经使锦衣卫成为官僚生存的障碍。行政权与监督权的过度对抗,制造了政权体系的撕裂。第三,在惩罚上,极其残酷。“廷仗”是一种极度羞辱,又极度残酷的惩罚方式。曾经发生过一百多名官员在朝廷中因得罪皇帝而被锦衣卫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板子打屁股的事情。这些官员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打成重伤。因言获罪所遭受的 极度残酷的惩罚,使官员们不敢在行政事务上发挥能动性。
监督权与行政权的不均衡,导致了明代统治的失衡。监督权过大过强,权力就会异化。魏忠贤为首东厂控制了锦衣卫后,不仅掌控着监督权,甚至还掌控着的决策权、人事权。皇帝已经失去了纠偏的能力。传统的政权体系主要包括政权与监督权,两权都要存在,并且两权还要保持均衡。因为没有政权的有效运行,皇帝就失去了执政能力;没有监督权的有效运行,政权就会异化。皇帝是权力出现失衡苗头时的纠偏者,一旦皇帝没有能力实现两者的平衡,都会导致统治的失衡。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锦衣卫做大后的腐败是必然的,这一群为了政权,但并不为统治安全。永乐帝创造了东厂以制衡锦衣卫。东林党人在摧毁了魏忠贤后掌控了权力,这群饱读圣贤书的文官最终也出现了蜕化,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出现异化。不管是魏忠贤的阉党,还是东林党,他们都不是在维护统治安全。当明代的皇帝们失去了控制皇权的能力时,统治就开始失衡,并最终走向失败。
很多制度设计者设定了制度的起点,但却无法控制制度的演进过程。锦衣卫以及后来为控制锦衣卫的东厂最终都脱离了皇帝的掌控,成为摧毁统治的可怕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