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些年,懂了这些年
1.某年,参加企业内部的一次文学交流会,各级领导讲完话后,要求所到人员,各自讲讲关于文学关于写作的体会,话筒按次序轮着,轮着轮着,轮到了一位大哥手里,结果这位大哥和话筒恩情深重,体会也浩瀚,足足侃了近一个小时,结果把我们后面这几位的时间,生生给剥削去了。
过后,我对自己说,作为一个学员级水平的人,没必要侃出十万八千里去,说点经典的精辟的就行,
看过一篇文章,说某次大型学术演讲会上,其中有位教授才华太横溢了,花了近两个人的时间,A作为压台者,他上台抛弃了原稿,而是简练地总结了前几位的演讲,最后说,前面几位教授的演讲实在精彩,而再精彩的内容也得需要一个完美的句号,那么这个句号让我来画上吧。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2.读书写作,让我过得充实,忙并快乐着;读书写作,让我精神有个好去处,心灵有个好平台。
读书打开了我的心视野,写作让我屏蔽掉了很多喧嚣和烦恼。读书写作如两翅,是我的心灵之舞精神之翔。
读书写作,让我较为清醒理智地对待生活。拿起书本,我是阳春白雪,是高雅的,边读唯美语言边写唯美文字;放下书本,我是下里巴人,是世俗的,买菜做饭看孩子。二者可随时及时地切换,一点也不违和。
如果我把心底想读的想写的,都读到了写出来了,就是唱响了心中的歌;如果我把心里最想要的读透了写透了,我就是唱好了生命的歌。
3.技不如人就苦练,无人问津就修炼。
苦练是为了让心安静下来,修炼是为了安顿好浮躁与枯燥。
技艺娴熟只是入门,技艺精湛才算入圈,技艺超群才有资格去PK。
圈子里有呼风唤雨的人物,有一手遮天的权威人物,有过度包装的泡沫人物,有并不喧嚣的实力人物。学哪种人物,决定于个人的眼光和品德。
若想站直做好自己,那就用技艺说话。技艺是风采,绝技是风景,有上帝眼光的真伯乐自会看到。
4.那些年,一直是输的状态,被世事无情地雕琢着,被琐事不断地围剿着;那些年,只能是抵抗的状态,只会用双擘护着头部,为了活命只得认怂;那些年总处于天真的状态,看不懂脸色听不懂话外音;那些年,只管猛打猛冲,一副无知者无畏的状态;那些年,以为未来一定是美好的,以为前程一定是似锦的,以为自己的真诚坦诚,会有某些回馈。
这些年,掀开了一些向往的盖子,有些答案是残酷的惨烈的——不是付出就有收获收成的;这些年,慢慢和世界多了和解,和现实多了妥协——不给的就不要了,担不起挑不动的就不希冀了。能穿过一个个黑夜,来看一次次朝阳,就很好!
因为那些年,懂了这些年。
5.所谓深入生活,是和秤砣一样,一头栽进生活深泥中,不是和葫芦一样,漂浮在水面,撩点水花给人看。
和秤砣一样的写者,写出来的东西含泪带血,真实厚重;和葫芦一样的写者,写出来的东西华丽丽的轻飘飘的,初看哈都有,细看啥都没有。
上小学时,看电影《咱们的牛百岁》,母亲直夸王馥荔的表演:“你看看人家,演得就是咱庄户人啊!”我再大一些,重看电影,单看王馥荔蒸馒头的镜头,和我们村的农家妇女没哈区别。
这就叫入戏,这就是水准。艺术是相通的,写作何尝不是这样呢。
6.二十多年前,凡读到让我落泪的小说或文章,就暗想,作者之所以写得如此打动人,他自己定是经历了人生的百转千回,历经了情感的苍凉与沧桑,不然,是写不出这么多这么深的体会和感受的。
经了沧海历了桑田的人,平时生活肯定不太幸福,而对于艺术创者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境界。
人生的经验和体会,都是通过受伤得来的,如果生活把你保护得好好的,你会是个只知吃睡的瓷娃娃而已。经过撞伤、灼伤、烫伤和内伤的人,心境肯定不一般。人要长得快长得壮,就得与世事碰碰撞撞,碰出故事来是经历,撞出感受来是阅历。
7.十几年前,我们单位连续好多年,每人发本企业发展方面的书,让职工业余学习,并要求每人写一篇读后感。每一回我都认真地读书,且做好笔记,读后感也写得认真,可我们单位的相关领导并不上交我的稿件,所以我的读后感极少被选进集子里。那些所谓写得好的人,年年去黄岛旅游,且都是某些领导的关系户。这就给平时笑话我的同事们,有更大理由笑话我了。
时间证明着一切,我越挫越勇,越写越好,年年月月用作品证明着自己。那些人仅仅是去黄岛玩了一趟而已。
后来,我在单位之外又见识了好多类似的事情,心底的褶皱平展了一些。黑暗不是我掌控的,也不是我能摆平的,做好自己写好作品,才是我做人的根本“只让作品说话!”“用作品去竞争有点公平的未来!”我对自己悄悄地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