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d5d17bdaff5d8e97.jpeg)
二、遇阻石门坎
得知红军分路沿大渡河两岸同时进击的消息,负责泸定桥至冷碛一带防守的川军第四旅旅长袁国瑞立即调整了兵力部署。他只在西岸两处险隘菩萨岗和猛虎岗各部署了两个连,而且都是新兵。但在东岸却部署了他三个团的全部主力。他认为西岸的红军就算到了泸定桥,也必定攻不过去。但东岸的红军威胁最大,他们过海子山后可以直接攻击泸定城,攻击泸定桥的侧背,所以他把三个主力团全放在了东岸防守,其中李泉山的38团扼守泸定桥,11团扼守天险海子山,第10团作为作为预备队布置在飞虎岭一带。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253cdf941b1235d2.png)
东路红军军要去泸定桥,必须通过敌人在海子山一带设置的重重阻击。这条路充满着艰险和牺牲。
西路红军因为只有四条渡船,渡河缓慢。前锋的红二团最先渡河,然后是红一师师部,红三团紧随其后,再后面是红一团,干部团殿后。由于红二团、红三团的出发时间已相差两天,后面的部队相差的时间更长。所以当前方海子山激战时,后面的红军还在过渡,实际右路军抢险夺关,一路血战的就只有红二团、红三团。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c14641c036f1ce7c.jpeg)
前锋红二团的团长是龙振文,政委是邓华。据邓华回忆,他们离开安顺场没走几里路,就碰上了敌人。这是从渡口溃退的敌人正在一个村里休息,红军突然发起了攻击,敌人仓皇应战,丢下几十具尸体后逃窜,有十几个来不及逃跑的,都当了红军的俘虏。
1935年5月27日傍晚,红二团又在王冈坪乡花生棚子撒拉河畔遭敌阻击。敌人沿河布防,火力非常强大,双方一阵对射后形成胶着。邓华派一个排从上游渡河,绕道敌人后方,前后夹击,敌人被打得四散溃逃。
红军终于来到了海子山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c3347560efd79fb6.jpeg)
海子山在泸定县城以南30公里处,地形险峻,沿途有许多险关隘口,易守难攻,是敌人阻击红军最重要的阵地。
因为海子山是阻击红军的关键,海子山一旦失守,泸定桥也守不住。为了抵近指挥,第四旅袁国瑞的指挥部就设在海子山北麓的龙八埠。
杨开成的11团主要负责海子山防御,他以海子山主峰小寨子为中心,以一个营的兵力依托石门坎天险构筑起第一道防线。另一个营以大旋头和黄土冈至冷碛之间构筑起第二道防线。在如此狭窄的险地,敌人重叠设防、交叉火力、互相支援、把海子山打造得险象环生、固若金汤,红二团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和困境。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225bd05aed0cafa0.jpeg)
红军首先面对的,就是被称为天险的石门坎。
海子山临河有一道狭长的窄沟,名铁丝沟,它顺着大渡河拐了一个弯,石门坎就横亘于铁丝沟拐弯处的上方,居高临下,可以用机枪火力完全封锁铁丝沟,但从沟口射击却打不到它,因为前面被转弯处的山石遮挡,是一个射击死角,这真是一个防守的绝佳险地。本来铁丝沟就狭窄,有的地方只能容一人通过,现在加上拐弯上方的石门坎阵地,险上加险,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866b780a77716bd0.jpeg)
根据邓华回忆,铁丝沟非常险要,左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右边是削立的悬崖,敌人即利用此天险固守。此时,敌人已占据了附近的高峰和隘路。刘伯承、聂荣臻决定强攻隘口,夺取石门坎后留一个连警戒,其余部队快速通过,直奔泸定桥。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67e6b1912e520b0e.jpeg)
红军向石门坎发动了几次强攻,均因地形太险而被阻,牺牲了两个班的战士。正面突进难度太大,狭窄的铁丝沟完全被敌人火力封锁,红军战士一露面,敌人就疯狂扫射,很难冲到拐角,红军的机枪和手榴弹又伤不到敌人,如此险隘,让红军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耗去,不拿下海子山,就不能对泸定桥守敌的侧背形成威胁,就无法支援左路红军的夺桥战斗。如果不能快速夺取泸定桥。红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2745eb8416fb6837.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