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西北师大附中纪念孔子诞辰征文优秀作品

西北师大附中纪念孔子诞辰征文优秀作品

作者: 五城学堂 | 来源:发表于2018-09-30 00:03 被阅读427次


    为谁风露立中宵

    西北师大附中北辰班 卜一凡

    清朝诗人黄仲则有诗云:“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孔子那一生执着追求,奔波流离的身影突然浮现眼前。

    桃之夭夭

    大凡物不平则鸣,如明珠蒙尘,剑在匣中。

    千古圣贤,万世师表。他本就是可遇不可求的流星,璀璨地划过,熠熠生辉。

    求学之路,如同一条漫长无光的隧道,很多人的内心是苍白的,而他的一言一行,为我们点燃了万丈光芒。

    我们从咿呀学语时便开始“之乎者也”,对他的了解仿佛一场蓄谋已久的邂逅。豪情万丈时他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苍凉沉郁时他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用“朝闻道夕死可矣”告诉我们求知若渴;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温故知新;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勤于思考;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告诉我们举一反三。

    他身上是儒学的博大精深,是流淌着的千百年来中华文化的血液,没有东施效颦,不是生硬杂糅,举手投足间尽是勤学好问,乐于探究。他对学习的重视,对知识的思索,像是一块通体晶莹的灵石,吸纳映射七色光芒,色相纷呈,引后世无限追思遐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是那个乱世鲜亮的一片桃林,明媚如春光,耀眼如星辰。桃花开时灼灼其华,桃花落后亦芬芳如故。

    素心皎皎

    山河无主,江山有思;天涯漂泊,人如飞蓬飘摇不定,不知何处是归宿。

    孤独,是上天的考验,亦是他独力负担的原罪。

    他这里没有儿女情长的忧愁相思,无非是,周游列国,将这条路走下去,直到生命终结。

    他在政治上一生不得志。鲁国羸弱,君权更替,他只好奔走列国,四处寻求贤明君主能赏识他的政见。可沧桑历尽,寻到的只是遍识冷暖,饱受白眼,饥寒交迫,甚至到了生命危险的境地。

    历史如同马蹄翻滚,千年后我却依稀听到他周游列国时车轮的足音,那是他坚定低沉的声音穿透岁月的金戈铁马,在丹青史册上力透纸背的一笔。无论是温柔富贵还是颠簸流离,“知其不可而为之”,是生命的勇气,是悲壮的豪情,是千古文人士大夫身上不可消解的凌云壮志,是万世万代中华民族不可折堕的风骨气节。

    史册本无情,而无论世事如何沧海桑田,浮浮沉沉,总有往事显现。光阴深处,真相永存,生命是一幅落笔之后无法更改的画卷,孔子已经为我们的生命涂上执着的底色,那我们便更该挥斥方遒,在这条道路上纵情泼墨山水。

    生命的终止不是可悲的,因为素心皎皎,仁者无疆。

    我意昭昭

    四季轮回,年轮盘亘。有些人事写起来很长,想起来很短。孔子的一生如流光过眼、白驹过隙,而不甘尘封的思想却在岁月的荡涤中,镌刻在中华文明的记忆里。

    “仁”之于中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像是一个时间胶囊,把历史和情感盛放在里面,包裹着记忆和时间,为它们保鲜。似流光浮舟,月影拭剑。

    无尽的纷繁世事,有涯的心意相通。心无挂碍地走入他的生命,体验他命中的甘苦。爱他所爱,思他所思,忧他所忧,乐他所乐。“仁者,爱人也”。

    心中一定是对黎民苍生不尽的无私大爱,才能将这世间疾苦酿成一杯甘露。人既需要入世,也需要潜怀;既需要观照,也需要探索。直面现实,在黑暗中唤醒自己善意的“仁”的本心,纵不能安置人生中接踵而至的痛苦,不能修到无欲无求的境界,亦能如实照见生命真相,以至诚至真、爱己爱人来继续生存。

    我意昭昭如青天白日,浩荡江潮。斜阳立尽断鸿声里,自是“君子坦荡荡”。

    “为谁风露立中宵?”孔子求索的身影已经走远。

    而千百年后的儒生学者却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指导教师:李静)

    梦寻千年

    西北师大附中北辰班 曹馨予

    烛色的灯光映在手中书本上,迷离双眼间都是小小的方块字,我撑着睡意,却无可避免地沉在书本中去了。

    恍惚中只见到一个孩子,身量与我差不多的,唱着牧歌,在地上摆弄着。他的牧歌里是轻快,还是坚定。他在牧歌里念着于学志气,诵着六艺六经。我见到这个孩子在马背上挽弓射雕,见到他在房里独自写字算数,见到他在礼乐中颂歌。噫,如此刻苦的孩子,他的志气怎会辜负他呢?我轻轻笑着,转身离开。

    转身处,我瞥到一个人,对镜自问。他念道:“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是他的态度,以不断学习和反省来充实自己的学习之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毫不畏缩的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耻下问,甚至称赞他的学生比他聪慧,忠厚。我看到他漂泊列国的身影,在穷困中仍然坚守道义,宣传着仁、义、礼、智、信。这是他知识的大无畏在乱世中的体现啊!

    我眼里又映出一个人影,直直立着,浅浅一鞠,笑意对着三五个人,说着君子之礼,志士之仁,又点头对其他人提出不足的地方。我离你多远,多远啊,然而你眼底的尊重、信任和期盼却离我那样近,又是那样真实。我看到你皱眉,叹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听到你阐述学与思的关系,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走上礼义的道路。他们有些衣衫陈旧,有些挺拔烨然,但你面向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被同一种光芒笼罩着。我被那光彩绕花了眼睛,却不忍离去。

    当我再举目时,看到的却是你一张愠怒的脸,高呼:“是可忍,孰不可忍?”那是你对礼乐的坚守,对传统文化的信仰。在纷争乱世中,你从不抛下自己的道德,也教导其他人文行忠信。它投射在你的言谈举止中,表现在你每次面见帝王都要行的周礼中,反应在当时人们遵行的学派里,延伸在你一批知礼受礼的学生上。你从来是慈蔼的样子,只有礼义,只有仁,把你改变,又让你改变了其他人。

    你抬袖举手间,在辉煌的大殿里离开,通向大殿的路两边都是张着嘴争辩的人们,只有你,你微笑的影子从他们之间穿过,丝毫不乱。我看到所有的人都静下来,你消失不见,但你微笑的影子在大殿中央一直徘徊。在九级玉阶上坐着的人睥睨他的殿堂,而你穿行在其中,用你毕生所学所行,巩固了它,它也得以经久不倒。

    我走在白玉的阶上,走到了尽头。你是没有颜色的,你只有温度。你不需要颜色,因为你已经拥有所有的颜色了。你的温度经过两千年的冷却,依然温暖,是一杯清茶,不浓烈,但留下浅浅的印记。

    你跨过两千年与四万千米,我只在一个梦间遇见你。你对我来说不是被人推崇的名号,不是冰冷的塑像神位,你只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行者,在时光里穿行。那是你的执着,是我们现在所学的,千古不变的仁与义。你是至圣,亦是师长。

    烛色灯光灭了,我心中却又有一盏灯,悠远淡淡地亮着。 (指导教师:孙亮)




    杏坛犹存

    西北师大附中高二 邓心怡

    是谁曾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写下史书?是豪情万丈、长风破浪的李白;或是发不胜簪、为国欲狂的杜甫;抑或是反面教材、焚书坑儒的始皇?瀚然历史固然如河海,逝者如斯,却总会留下那人的身影,与他的杏坛,深深刻进中华史书,不舍昼夜。

    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总会传承出他的儒家之道,流淌出他的“仁礼”天下,也许没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情壮志,但我却不会忘记孔子这个文化界鼻祖他教授我的点滴。

    他教会我的,并不是治国之道,而是自身谏言。从五六岁背《论语》开始,我便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吸引,后来步入学堂,也渐渐明白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重要,也发现了“吾日三省吾身”,仿佛慢慢获得了他人的尊敬。从“学而时习之”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领悟到方法。这本《论语》不仅是一本著作,却也令我神乎其中。仿佛跨过时空的牵绊,来到杏坛,听风吹杏叶,雨落新泥。

    在这个杏坛中,为人之道也是教学重点。“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处事准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令豆蔻年华有了未来的责任感。我也在困难、痛苦时忆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松柏重立,昂首挺胸。杏坛里的杏花快谢了,娇弱的花瓣能否换来坚毅的果实?

    如若孔子的言语便可如此奇效,那么他的行动呢?有谁会在一次次的拒绝后依旧坚持观点,并渴望有人采纳,孔子遍访各国,铩羽而归,却不与楚霸王一样自刎江边,而是安心教学,将自己的观念传给后人,千秋万代。无人采纳的结局只是告老还乡,却没有孤胆英雄的令人怜悯,只余下了后世的称颂,“仁”“礼”尽在不言中。

    虽早已没有杏坛讲学,可我却仍沉迷于那杏的香气中,无法自拔。历史不会消逝,只会在每年此时,让我们重返杏坛,看尽“仁”“礼”。 (指导教师:蒋大年)




    君子一顾

    西北师大附中北辰班 葛涵瑞

    泱泱华夏,悠悠洪荒。师启鸿蒙,山高水长。

    千载风烟,清风流漾。斗转星移,不变容光。

    师姿卓尔,承启华章。展卷执笔,依稀容貌。

    登山小鲁,倚杖听江。风乎舞雩,宛然清扬。

    青衿仪礼,眉间心上。栉风沐雨,尘烟染裳。

    击节弦歌,驻马兰皋。君子之度,明月荷香。

    师行高节,稽首景仰。高山峨峨,流水汤汤。

    诗书乐史,礼义不忘。不学则殆,不思而罔。

    学而时习,友自远方。因材以教,过正矫枉。

    发愤忘食,韦绝无双。周游羁旅,何日归乡。

    师德恒久,濯尽沧浪。疏食饮水,笃志陋巷。

    桃李不言,下自芬芳。岁寒松柏,凌雪不凋。

    为政以德,无愧朝堂。仁义礼智,恭俭温良。

    春风一顾,华光骀荡。沅芷澧兰,仰之弥芳。

    修竹峣峣,劲松苍苍。时维祭辰,谨献拙章。

    (指导教师:李静)

    千圣之圣,万师之师

    西北师大附中鸿宇班 贾复麟

    孔丘者,千圣之圣,万师之师也。

    孔子生春秋之际,少丧父而身贫微,勤躬作而奋读书,问礼于老子而取法于耆艾,以目观世,以耳闻政,以情恤民,以诚信人,以心察天地,以神定人伦,灵台清明,果敢坚毅。声振寰宇,德合乾坤。手握灵蛇之珠,胸怀荆山之玉。博百家之长而尽避其短,法诸王之策而独辟蹊径,遂创儒术。

    然儒术者何?仁心礼度,处事循礼而存仁。礼者,似法度而济以慈心,故同为处事之则,不似法之严,刑之酷也。仁者,治世之道,仁人无敌于天下,故仁之为物,涵容诸天之襟,悦纳百川之怀。此两者,是孔子发前人未发之声,括并世诸子之论,而自成一家。孔子宗匠之伟业,至圣之风范,思想之深邃,见识之轩邈,论述之精微,见理之通达,悉可见也。儒术存千年而为至尊,中华文明历夷险而益固,古今贯透,中西咸服,实赖孔子之功。

    彼时东周列国,称王称霸,诸侯割据,周室倾颓,五百载神器摇摇欲坠,八百侯伐纣大业将佚。礼崩乐坏,王纲失统,九鼎萍浮,璜璧暗淡。饕餮放横,弱肉强食,三苗肆虐,洪荒再现。吏治败坏,瞽瞍当权,苛政山海,民生艰哀,中庭旅谷,井上旅葵,鼠窜楹楣,雉飞椽粱。国之大厦风雨飘摇,民之田园芜莠遍杂。值此多难之秋,孔子仰望星空,杀气弥漫斗牛寒;俯察大地,干戈声起烈火霞。故欲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刬嶂芟秽,创太平而万世,铸丰碑而亘古,求大道以弥兵兮,凌万物而超脱。连石栈以登天兮,撩叆叇而见光明。虽有前途峭壁千仞,嵱嵷万里,峥嵘崔嵬,猿猱止步,奈何心之所系,不畏巉岩,必以大智大勇,涉万难千阻而张儒术于天下。圣人之道,有过于此乎?

    孔子亦为天下师道之祖。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欧冶子炼剑,伯乐相马;高渐离击筑,师旷抚琴,孔子布学而为以后众师之表。

    从政而不得志,反鲁适齐,去齐适鲁,阐明大义,畅谈天下,论道于君,辩理于臣,言辞振振,气势荡荡,而国原隰衍沃杂然,故卒未得尽展其才。

    于是孔子收徒讲习,师道之扬,自孔子始。其为学也,学思结合,博采众长,虚怀若谷;其为师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材施教,滋兰树惠。学道即师道,亦学亦师,亦师亦学,师众以自学,自学以师众。其为师传徒,徒又成师,师又有徒,徒又有徒。故孔门弟子横遍天下,纵达千秋。诚为师道之祖。千载以来,师风永续,譬若火之传承,自雷火始,历千年而至今,其质一也。

    纵观孔子一生,奔波劳碌,心系天下,先忧后乐,空旷豁达,惟范文正公可比。横观其一生,事亲属,从官吏,求学于四境,游国于六合,布学授徒,诵诗读书,设礼研易,正史修乐,功勋卓著,风采肃然。实为后学诸辈之楷模。

    伟哉,孔丘!千圣之圣,万师之师也。 (指导教师:辛万祥)




    一路有你相伴

    西北师大附中英才班 马青阳

    她说。

    不患人不知,患不知人也。

    我和她熟识不过几载,日子不久。我听着火车从后院的墙后呼啸而过,煽动起的风沙和唏嘘声,愈行愈弱的汽笛声一直回响到天亮。

    我们遇见的院子,风吹尘扬雨落泥蹚。老旧的院子被铁门紧紧锁住,锁住一院子的陈年旧事,无人翻修。

    后生方长,你好难忘。

    咖啡机与日光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我总是戏谑你“文学少女”,你手里捧的五言七律我总是参不透。我痛恨用咖啡来消磨时光,你却爱咖啡入骨。我觉得日光比起咖啡总是有意义的多。

    我对日光总是有熟稔的感觉,与生俱来,愈演愈烈。我腾空阳台摆了几株向日葵,它们刚好是我向往的样子。不会像树迎风飘扬倾洒阴凉,也不像候鸟,向西逐褪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它们很平凡,却是无所畏惧地追随着阳光。

    这回换你笑我。你说这没有什么区别,无论简繁贵贱,总是要有着信仰。我开玩笑道,这日子太简单只是不顾一切地往上撒颜料,你说这也很好啊。

    我们总得活出点样子来。

    每次看到嗡嗡作响的咖啡机就会想到你,想到你小心翼翼地把那棕色液体缓缓倒入杯中,壶口与杯口碰撞的声响总引得我回头看你。那种甜腻又苦涩的味道充斥着鼻腔,好像在把什么故事娓娓道来。

    望向窗外,日光正媚。

    “偶尔晒晒太阳也不错啊。”你侧身倚着书架,金属镜框被照射得泛着光。

    可是我仍旧讨厌咖啡。

    海和星空

    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你喜欢海,我喜欢星空。

    一样蔚蓝一样广阔无垠的它们,一样埋藏着渴望,一样遥不可及。不是大海太远,是我们不属于那里;不是天太高,是我们到不了那颗星。

    有很多时候,我觉得一瞬间世界就会猝不及防地滑入海底,然后耳际掠过一连串急促的泡沫,马上就会被大片的墨蓝所填补,再若无其事地恢复到平静,不被人发觉或提及。

    我总是给你说我都快穷死了,你有没有意愿收养我。

    你嫌我太丢脸就别过身。

    我已经不记得这种对话重复了多少次,但是我依旧乐此不疲地给你丢脸。

    这话是我说笑的,我觉得我们一直都很富有。真的。起码我们还活着,还能看到我们热爱着的这个地方,还能感受到任何一种严寒或是不舍。我们活在最好的时节里,那里四季都是我们不敢奢求的温暖的风和谁的笑靥。你说好不管怎样都会完完整整地、热泪盈眶地走。

    你说你总是能在海里看到星空,两种光辉交会,异样的风情万种。的确,这俨然如梦的海,总要和星空在一起才完整。

    记忆胶囊与时光机

    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我怀念那屋檐下的长椅,还有门口的那个破木盆,那溢着水的盆子载满我儿时的小小的爱和恨。

    那时我坐在爷爷的膝上听故事,狼来了,下雨了,猎人遇见女巫,荷叶姑娘和风筝。可能那些故事并不是为大众所流传的版本,但也别有趣味。我不厌其烦,每天都缠着他讲给我听。那时候我总是早早地就起来,和爷爷一起去火车桥头看羊群,那时候还是有羊的。小地方没什么动物,羊却很多,我对那群羊是那么熟悉。

    我们还会去眼镜店,那是对门的那个长胡子爷爷的店,老老旧旧的,就在药房的旁边。那药房的医生姓孙,瘦瘦的,和我很熟了,每次家里没人爷爷就会把我放在那玩儿。我看着他把弄瓶瓶罐罐,听着尖锐的玻璃被划破的声音,还有小孩子的哭声。孙大夫那儿总是熬中药,从大清早开始,刺鼻的味道能传出很远。时间久了,门口那树上好像总有一股中药的味道,下了几年的雪也没能盖住。

    爷爷抽完烟就会和我匆匆忙忙地赶回去,躺好,像没发生过什么。我仍然保守着这个秘密,即使他已经离开我很久了。

    我站在考场门口等你,你穿过密集的人群挤到我身边来。

    我同你一起回去,路上没有缘由地,就说起了你小学的时候。

    你说小学的时候老师都喜欢你,你也活泼,毕竟还只是十岁的样子。到那次诗文背诵大赛的时候,你作为老师最得意的、最看好的学生走了上去。你说你偏偏抽到了《詹天佑》。

    那么多的篇目,偏偏抽到了你唯一不会的。你说那个太长,想着不会那么巧就放弃了。

    你在台上沉默着,下面窸窸窣窣地议论。

    你说你不想再想起来了,想吃记忆胶囊。那是种吃下去就会忘了所有事的药。只是买不到。

    后来那些老师看你的时候眼神变得很奇怪,还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骇人听闻”。我安慰你说也没有怎样啊,现在的你还是一样优秀。

    你真的是很优秀。

    我喜欢你写的字,喜欢你写的每一篇文章,疯狂地喜欢。你或许从不知道私下里我会收藏你写的任何文字。但我们之间总还是有距离,不可能跟着你的脚步一步一步地走,离得远了,就也不剩多少。

    那次我和你蜷缩在那长椅上一直聊到天都黑了,我还依稀记得你提起你爷爷,虽然已经没多少印象了。

    我就记得你说,他很有威严,很能干,在家里说一不二。

    后来还说了关于你家的人,都记不清了。

    我想回到以前的日子,不管风吹日晒都坚定的那些日子。

    但时光机从来没有给我乘坐的机会。假如我藏在旅人的鞋底,穿越锋芒,是不是就能超脱时间,回到那个院子里了。

    我是不是还能闻到门口药房浓烈的草药味,是不是还能看到那个牧羊人。

    格子衬衫和旧火车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我看到那天你说,就算你闪烁其词丢三落四也希望有人能理解。我知道这不是说给我听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你穿着格子衬衫在六月的日子里,听着树叶簌簌的空响漫步着。你说你后悔又害怕,羡慕我还能努力着。但毕业那天你不在,我没见到你最后一次。那天你在大洋彼岸看着所有人发的照片说着再见,张扬又肆意的笑脸。你说你错过的终究是轻描淡写以光速远离,仿佛一切都还是最初的样子。

    还是那天。你跟我走在那迂回曲折的路上,停在老旧的火车模型旁。模型很新,只是样子旧了些。你说这些都是纪念詹天佑的,那边还有纪念碑。这羁绊我又恨又爱,恨它伤害过你,又感谢它把我和你扯在一起。

    你说这城市你并不熟悉,这路太硬太冷没法儿一个人走。当时我多想说我能陪你一直走。

    所有人都逃不过最后,用皮囊精心装扮自己。

    时间总是走得太快,快到我总是措手不及。我向往你说的那个以前,那邮差车马都走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以前。

    你在备忘录上匆忙地写下你的新生活。分开明明还没多久。

    你说你总以为自己是个怀旧的人,却又总是本能地去适应新的环境熟悉新的人。你说新的床辗转几夜便能安然入睡,新的朋友,多交谈也能欢声笑语,新的巷子,多走错几次也就走出来了。

    我讨厌你的坚强,讨厌你委屈自己的牵强的理由,讨厌你明明难过还要过得比谁都更快乐。

    你还记得那个温婉的江南吗,那个你说你本该出生的地方。你说你总幻想你手撑油伞身着素衫缓缓踱步到城门,眉宇间的坚毅流转穿梭几个轮回。你说你讨厌这北方的豪迈,不是谁触碰不到你的心弦,是你总是不修边幅,而丢了人心。

    你说不患人不知,患不知人也。

    最是人间留不住,无人与我立黄昏。

    其实你是对的。

    我说想你,闲谈几句,嘘寒问暖安慰彼此。桌上的《论语》被无意间摊开,里面还夹着生日那天你用一支颜色很奇怪的笔写的生日祝福。你说虽然晚了还是祝我生日快乐。后面是你的署名,爱你的帅帅。忽然觉得《论语》里到处都是你的影子,熟悉的感觉在之乎者也的缝隙里显得尤为亲切。你的故事你的眉眼,是不是在以后遇见的人中还会出现。

    我们总是拥抱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它们没有关联,又那么相似。我不想错过人生的任何一种可能,特别是你。

    但三生有幸与你相遇,一路《论语》,一路相拥。

    很久以后,我总是记得。

    不患人不知,患不知人也。 (指导教师:孙亮)




    夫子庙前秦淮河畔的断想

    西北师大附中高二 马肇星

    “金陵古自胜,晚望思迢遥。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燕迷花底巷,鸦散柳阴桥。城下秦淮水,平平自落潮。”秦淮河,是多年来梦中的一道纤柔的身影,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城中穿过。一湾碧水,依然荡漾着几千年的历史记忆。见证着这座“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城市源远流长的历史,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依然不曾褪色……

    日夜流淌的秦淮河,亲眼看过了古城的多少繁华沧桑,亦积淀了多少如今早已深入人心的古典文化。北岸,坐落着中国四大文庙之首的夫子庙。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汇聚于此,感受这里浓郁的儒家文化,折服于这里的主人——孔子的伟大人格和超群智慧。大成殿前,面对着儒家思想集大成者的青铜像,不由追溯到那个群雄并起,百家争鸣的时代……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孔丘,是一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他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广收门徒、传播礼道,将复兴周礼作为己任,创建了千百年来一直被尊为主流的儒家学派,其影响深远程度如此可见。即使在当时就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后世尊称他为万世师表。

    孔子的至理名言,不及老子的意味深长,亦不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会使人受益终生。看似浅显的言语中蕴藏的深刻道理,即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在孔子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的饱和力量,一种人格和精神的力量,一种将“仁”的思想贯穿始终的力量。“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是在由奴隶制社会转向封建制社会,乃至后世整个封建王朝中看的最远的人,他以德治民、取信于民的治国理念被沿用至今。“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他是使儒家礼制在华夏大地上传扬最久的人,他对人以礼的教化使中国泱泱大国成为礼仪之邦。“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他是提出人人之间和谐相处最早的人,他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仍具有积极的意义。“有教无类。”他是创建私人讲学最早的人,在当时权治天下的时代依然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他是对知识学问的渴求最强烈的人,即使被尊为至圣,却依然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用尽自己生命的72个花开花落、秋风秋雨,以一段对于五千年来说微不足道的时间,影响了如此磅礴的一个国家如此漫长的历史。

    他的思想和他的儒学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的财富。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英国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正如金陵的夫子庙一样,多少年来这里文人荟萃,儒学鼎盛,世界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天下文枢”的牌坊使人情不自禁地为南京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叹服的同时,也感叹那个伟大的儒家创始人给予中国如此雄厚的精神文化财富。

    “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秦淮十里繁华,这里自古成为名门望族的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这里也自然成为思想碰撞最为精彩的地方。多情的秦淮河,亲眼看过了孔子儒学一路走来的每一步。毗邻夫子庙的江南贡院作为古代科举考场之最,见证了多少次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儒学的经典一次又一次地被后人更好地解读和诠释。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说自己“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儒学经典的推崇与敬仰,以及儒学的精神对于古代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甚至当今社会,儒学思想依然是人们学习的范本。

    如今,秦淮河依然川流不息,承载着几千年的文化向前奔去;长街依然熙熙攘攘,记忆曾经的繁华沧桑。夫子庙里,那位老者的精神思想还如同新鲜的血液一般,流淌进每个华夏儿女的身体里,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这种“仁”的思想早已成为一种特有的中国文化,深入骨髓,不曾淡忘……

    多年后我转身离去,水声远了河岸,遥想当年的风景依然,千万里外,我怅然回看……

    ——后记(指导教师:彭亚娟)



    祭孔文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 顾 骅

    维公元二零一四年,九月二十八日。先师诞辰,两千五百六十五年。

    谨记此文,恭祭孔子;谂我先师,德盛八荒。

    巍巍青山,泱泱黄河。至圣夫子,觿年好学。

    王纲倒坠,五霸争雄。礼崩乐坏,百姓不安。

    天生仲尼,旭日始生。周游列国,广传道德。

    行效周礼,问道隐龙。克己复礼,传道授业。

    修身齐家,厚德载物。只恕一字,束己终身。

    遍访众地,笃信诚勇。净己之心,诲人不倦。

    尼山日月,麟吐玉书。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与德为伴,与人为善。无私抱负,大同理想。

    以孝为本,以善为根。仁爱天下,感化众生。

    涵包太虚,天地惘极。正己化人,律己明德。

    不知不愠,为政以德。见贤思齐,不贤亦省。

    中庸为德,文行忠信。笃信好学,悃悃款款。

    儒德贯今,震遍寰宇。艰险历尽,陈蔡绝粮。

    桃李无类,教学为先。楷模君子,西席杏坛。

    厥德难逾,颜渊子骞。治国良才,子贡唯贤。

    曾参传道,子思弘扬。弟子三千,七十二贤。

    温良恭俭,夫子之德。日月之辉,普照大地!

    晞古圣哉,伏惟尚飨!

    (指导老师:辛万祥)

    河的境界——孔子于我见

    西北师大附中北辰班 彭雨溶

    孔子对于中华文化的形成的作用不可估量,正是他首开私学之风,提倡“有教无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与文化的普及,而由他开创的儒家文化,更是在历代儒家名士的发展下成为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主流文化,至今仍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那些光辉的过往不必言说,我总是记得的,是河与人。

    秋风生渭水 河畔人如斯

    长久以来,孔子的那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直长久地保存在我的脑海中,在一本几乎都是以“子曰”来开头的《论语》中,那句“子在川上曰”真是极为不易了,于是,人物似乎在一瞬间变得鲜活,我好像真的看到一位长者默然立于河岸,目光落在远处,好似在看奔腾不息的流水,又仿佛要穿越古今,洞察世事,他成了流动的河水边不动的景象,那样平稳而坚毅地站在那里——

    如同在跌落的乱世中执着地立在那里,在纵横的洪流中执着地立在那里。

    矢志不渝。

    动与不动,也不过是精神上的主观状态或者追求,只代表一种对所处位置的坚持,就像一条河中的水不停息地奔腾更新,但那条河还是那条河,始终在那里。这种脱离的时代的执着与坚持,是一种清高。

    其实凡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大多有些清高,有些清高的固执,在我看来,孔子也是。

    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和孔子有关的故事,他年少时面对秋雨行礼,当母亲询问时,回答她:如果我现在不学礼仪,长大后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一个生于乱世,生于动荡的人,在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中,固执地沿袭着周礼的传统,谁说他不清高?

    他学《文王操》,反反复复,直到文王的形象浮在眼前,他形貌落魄,被人说作丧家之犬。不论是那个孔子,什么始终保持着对自我的评判,这其中包括对自我能力的肯定,对自我目标的明确,以及对自我处境的自嘲,不是每个人无论顺境逆境,都能维持住自我的,盲目趋从与害怕孤立是大多数人无法回避的心理弱点,而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那么其精神境界一定有过人之处。能够始终相信自己,跟随自己,能够成为后来千百年都在传唱的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丘,是清高的精神巨人。

    清高和固执,是乱世中的孑然独立,是观时光里的静默无声,是千年后依然在默念的一句句“子曰”。

    秋风生渭水,河畔人如斯。

    水入河海流,茫茫在人世

    孔子的骄傲,清高或着固执,都只是他作为一名文人,或者说怀有变革社会理想的政治家的抱负与坚守,而作为一个思想家,或者说一个教育者,他从来都是从大流的。从大流,是始终将自己当做社会的一部分,始终和那些生活在黑暗中,找不到出口的人民在一起。

    总说人海人海,人多了的社会其实便是海。从来不会有一条溪流,一股源泉,为了保持自己本身的至纯明净而不再流动,每一条河的归宿都是海,都是融汇,都是变。如果不流动,结局便不是期待的清澈,而是没有生命气息的死水。人也不可能在社会、时代的洪流中选择静止。孔子的追求是固定的,他的精神是高傲的,但他的行为,是使自己完完全全融入社会。他周游列国,想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弟子三千,也不过是传播一种思想。他从来都没有想过成为一名隐士,从来没有站在道德的高点上去俯视他的人民。

    当孔子面对长沮、桀溺的不以为意,对子路说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时,想必心中定是一片清明。如果我不和世间众生在一起,又和谁在一起?

    不同与隐居之人的淡泊,也没有愤世嫉俗者的仇恨与恼火,孔子所具有的不过是和人民和时代站在一起的勇气。无论我的民众接受与否,我都在这里,和所有的人在一起。

    这种逐流,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

    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唤醒民智的冷峻。

    也是十九世纪欧洲的工人运动,二十世纪我们的“工农武装割剧”,是现在的“群众路线”。

    是几千年来,每一个有志之人的缩写:坚强,清高,固执,骄傲,却又总和他们的人民站在一起。在这段生生不息的文人精神的源头,静默伫立的是孔子,两千年来,从来没变,也一直在变。

    水入河海流,茫茫在人世。(指导老师:李静)

    今人何不勉乎?

    西北师大附中高一 石玉莹

    一师之启,便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题记

    帘外槐叶柳梢之上,雨声淅沥消寒透慢,乍想起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金玉不足喻其贵

    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孔子,桃李芬芳,英才迢迢前往拜师,徒弟子夏初来乍到之时,望其中同学皆为龙凤,不觉疑师为普通人,又不解拜师队伍庞大,便跪道:“老师,您觉得颜回怎么样?”“他的仁义比我好。”接着,孔子一一赞过自己的徒弟,子夏这回吃惊地跳起来:“既然他们都比你好,又为何要拜你为师呢?”孔子笑着说:“颜回仁义心强,却不知变通;子贡口才好,却不够谦虚;子路勇敢,却不懂退让;子张为人庄重,却与人合不来……”他的一席话警醒了子夏,也深深地启发了我:师生尚且如此,父母子女不也同类吗?人生若深海里的鱼族,若不自燃,便只有漆黑一片,只有取长补短,发挥潜能,才能做到精彩,而一个名师的指点,恰是我们航行的风向标,其难能可贵,金玉不足喻!

    晏日不足喻其精

    孔子一生以德服人,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着后世。读文字艰涩,内容隐晦的《周易》时,他勤奋到把编连竹筒的牛皮绳子磨断数次,还依然不屈不挠,刻苦学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大概比喻的就是他这种精益求精的人吧!正如苏轼所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之精,星月难喻!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顾炎武的这个观点深入内心,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此话并非牵强。日本汉学家井上靖曾称“孔子是人类的老师”。孔子不仅才学兼备,还广收门徒,据史册记载,孔子弟子多达3000余名,他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孔子正是因为卓越的贡献和对思想文化的传播,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他“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他有着德智的尺度,优秀人格的灵魂砝码,我们敬仰他!像孔子这样的大圣人还专注于学习,我们若不学习,怎会说得过去呢?

    孟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是说孔子思想集前贤大成,如此看来,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指导教师:董嘉晖)




    穿越时空的思念

    西北师大附中高二 宛子琳

    “琴声清扬,青烟袅袅,风抚轻帘……”在那似有似无的烟雾朦胧中,耳畔的《文王操》将我的思绪渐渐融入身边仿佛要消逝的时光,一时出神。

    耳畔的旋律仍在绵延,却越发明朗起来,中正平和,沁雅幽丽,丝丝入心,不绝如缕……恍惚中,碧净明清的水边亭阁上,一位身着玄衣的男子正入神抚琴,发丝随风拂动,分外俊逸脱俗。与他对坐的几位弟子正凝神谛听,其中一名弟子,目光炯炯,神色凝重,像是深深思索。一曲终了,抚琴的夫子问学生们从琴声中听出了什么,和蔼温声。或云万物祥和,天人合一;或答自然天成,美景怡人……

    只有一人,郑重其事的话语掷地有声:“老师,我仿佛看到了文王啊!”夫子讶异,半晌才答:“这首曲子,就名《文王操》……”这位弟子,名丘,字仲尼,也就是后来影响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几千年的“孔圣人”。“孔子曲中会文王”也是我对他的第一次认识。耳边围绕着丝丝扣心的琴声,那千年的先哲启蒙之音,那石破天惊的话语,挺拔俊逸而儒雅谦恭的身形,仿佛又出现在我眼前,穿宇贯宙。穿越时空的思念,念着一位先贤。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公元前551年,传说麒麟从天降至孔家庭院,孔子降生。他幼年艰辛,十五岁“志于学”,学无常师,而好学不厌。“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公元前517年,孔子来到齐国却未被任用。之后他前往鲁国,进一步研修学问,弟子也越来越多。公元前501年,孔子被任命为中都宰,仕途一帆风顺,升至大司寇,但终因难以施展抱负,他带着弟子,开始了十四年周游列国的生涯,历经坎坷,晚年致力于文献整理、学术研究和教育,公元前479年去世。

    他简单一生,却不凡,立志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有生之年却境遇凄惨,但他的思想,传扬千秋万代。“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思念仲尼,思念他的担当与责任感。天下无道,上天将让孔子宣示大道于天下!孔子认为自己有责任挺身而出,努力改变社会现实,天下无道就是他投身于社会改造的巨大动力。可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潇洒自足的人们对他的抉择大为不理解,但他依旧“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也许,他的一生就是为了改变社会的黑暗现实,使它向着有道德的境界前进,人们的言行举止都合乎礼,社会一片祥和安宁。

    思念仲尼,思念他的执着。“知其不可而为之”成了他的行为标榜。周游列国时,他与弟子曾被围困,七天断粮,可他依旧给大家讲学、弹琴、吟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思念仲尼,思念他的智慧。“仁”的基本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为期望自己幸福而使别人幸福,因为期望自己得到尊重而尊重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惠及了他人。“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仁”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所在,它超越了人的自然属性,发扬和升华了人的内在潜能。

    泛泛清音,洪洪宇宙,历史的长河一如既往地向前流淌,而两千多年前的那位先贤,仍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其光彩无可匹敌,其长久千秋共赏。

    穿越时空的思念,这思念,名为孔仲尼。 (指导老师:田有余)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北师大附中纪念孔子诞辰征文优秀作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di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