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结婚之前比较喜欢孩子,觉得家里有个孩子比较有人气,可以享天伦之乐,一见到有小孩子总是忍不住上去逗玩,在大学时参加一个志愿者社团,专门给城市农民工子女儿童作辅导,和小孩子关系比较好,照顾小孩子的上下学、游玩和吃饭,被别的辅导老师称为“燕爸爸”。
对不要孩子的年轻人选择丁克很不理解,嗤之以鼻,觉得那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不负责任的。
有了孩子以后,生活工作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改变了自己以前关于孩子的想法,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会。
照顾孩子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甚至是需要全家好几口人共同的投入。我和老婆也放弃了谈恋爱时期出去逛街买衣服,看电影的闲暇。我们现在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超市,每到晚上了,天气比较凉爽,我们就会和孩子一起去超市卖玩具的柜台玩儿,去卖蔬菜和海鲜的地方,给孩子买做辅食的原料。大人平时都不敢有头疼脑热,如果大人身体不舒服,人手短缺,就没办法照顾孩子。有的时候老婆开玩笑说她现在是“不敢病也不敢死”。
我们家老妈帮我们照顾孩子和做家务,平时周一到周五老婆、老妈和孩子在县里老婆教书的学校住,周六周日她们回市区家里,一家人团圆。
老妈和老婆周一到周五照顾孩子比较辛苦,周六周日我就是照顾孩子的主力军。周五下午早早地下班,第一时间赶回家。
即使是每周只需要照顾孩子两天,也觉得这两天时间要比工作时间累的多。尤其是吃饭和哄睡最耗费精力,有了孩子之后几乎没有吃一个安生饭。如果孩子在睡觉,那么吃饭的时候就小心翼翼的,时刻听着孩子的动静,一有声音马上进卧室把孩子抱出来;如果孩子没有睡觉,我或者老婆照顾孩子,其他人着急忙慌地吃饭,吃完饭再过来替班。
孩子睡觉时更需要小心翼翼,等孩子睡觉了家里尽可能保持安静,所有人都轻脚轻手的。一般孩子九十点钟开始睡觉,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就醒来了,她的作息也决定了我们的作息,即使第二天早上再累再困,也要起来给孩子把尿喂水。
这还是孩子比较健康,身体没有出什么毛病的情况下。如果孩子生病了,一家人的心都在悬着,吃饭也没滋味,睡觉也不好,尽快去医院检查身体抓药。即使最普通的发烧感冒,在我们看来也是天大的事情。
另外,有孩子之后,自己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少了。现在还好,周一到周五孩子不在家,下班后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但是等孩子一岁多一点,老婆就会把孩子留在家里,我每天晚上都要回家照顾孩子吃饭睡觉,自己的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更少了。
有了孩子之后,对工作更谨慎,更小心了。以前想着工作不如意,发展前景不好就把工作辞了换一份工作,去外边闯荡闯荡。但有了孩子之后,总是担心孩子太小,想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多陪伴,给她安全感。因此,对现在的工作更加珍惜。不太敢轻易的做出太大的改变。
有孩子之后,逐渐的感觉到金钱的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孩子比较娇贵,看到别的孩子有的玩具或衣服,也总想着给孩子买,看到好吃和好玩的,即使价钱比较高,也会给孩子买。现在孩子还小,需要用钱的地方还少,等到孩子上学了,将会有近20年在学校接受教育,这都需要持续稳定的金钱投入。而现在的工资收入增长比较缓慢,所以一直比较着急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开源节流,为孩子的教育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有孩子将近一年之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现在自己也能够理解了,为什么大城市有的年轻人选择不要孩子,因为抚养孩子所要付出的精力、时间、金钱成本都太多了。如果把这么多的精力、时间和金钱都用在工作,用在事业上,说不定会取得比较可观的成绩。
虽然有那么多的改变,自己也着实能够体味到为人父母的快乐,看着孩子从刚出生时皱巴巴的小老头,一天天变成可爱美丽的小姑娘。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当看到孩子能笑出声音了,能模仿大人的简单动作了,能模糊地叫出爸爸了,能扶着走路了……就会由衷高兴,孩子的这些成长都家长的付出和参与,从而有一种成就感。
有了孩子以后,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自己和老婆需要更有能力,需要更多方面的学习,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比较好的成长环境。
提高做事效率,更合理高效的利用时间,做重要的事情,去做那些必须自己去完成的事情,有一些可以让别人代劳的,让别人去完成。
终身学习,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怎么做一个好父亲,怎么养育孩子;学习怎么去和家人沟通,和孩子沟通,为孩子建立一个比较宽容快乐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提高自己能力和价值,提高收入。在做好现在工作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技能,提高自己的多维竞争力,在现有职业基础上,开拓能够体现自己价值的领域,在这个领域能够获得一定的报酬。
有孩子之前和之后有什么改变?期待你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