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拍过一个片《Wedding Crashers》,如果翻译的残暴一点,叫《婚礼终结者》是很合适的,无奈作为爱情片,起这样的名字会吓跑情侣,还会让昏暗影院内原本是爱情试探的牵手和爱抚带上一丝耍流氓的节奏,我方翻译特工队眼珠一转,中文名定格在了《婚礼傲客》,嗯,主人公们只是傲娇了一点,骨子里还是相信爱情的。
我无意探讨影片的主旨,却很感兴趣电影里的模式,两个三十多岁的老爷们儿,视参加婚礼为人生乐事,每逢假期周末,他们就到处搜罗大型婚礼的信息,然后人不知鬼不觉地混进去,反正来的就是朋友,碰过杯就有交情,凭借丰富的经验,他们频频成为婚礼上的焦点,还和好多女宾结下了露水情缘。
看完了这部片子,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难道西方婚礼不需要随份子?
想在中国当婚礼傲客成本太高,身上没个千八百的,门口记账会计这关都过不了,傲娇是不可能傲娇了,破产吃土倒是很有希望,但即便这样,依然不能否定这种善于去“蹭”的人生策略。
以码字为生的人都知道,要学会蹭热点。
一个事件、一部影片、一个明星,大家都关注的时候,你也及时跟进,往往能获得比以往要大得多的浏览量和关注度。
小米创始人雷军说,即使是猪,站在风口上也能飞。猪没有翅膀,天生擅长的是增肥增重,而不是起飞加速,如果它想飞,那就只能靠占位。
曾和好多家长和同学探讨过高考报志愿和考研选学校的问题,这本质上,是个多指标的优先级排序问题。
年轻的我曾经觉得,学校最重要,校名要牛,级别要高,起码得是省字号打头,最好是中国XX大学,要是有银河XX大学,绝对会是我的不二选择。
现在的我,每天都觉得自己很二,即便自己的母校是宇宙级别的,也得有人认你的名头,能够获得应用场景才行,你在火星上念书,学校好、专业牛,但地球上的机会还是很难触碰到。
所以目前我认为的最佳排序,应该是先选城市、再挑学校,最后才考虑专业,这不是忽略兴趣和爱好,而是眼界打开后,才能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做。
前几天去北京,在一家小超市买水,偶然听到老板和一个熟客聊天。
好久不见你了,最近忙啥呢?
出差了,还是单位那些事儿。
哎,你来北京也好多年了吧,买房没?
买了,挺早就买了。
在哪儿?多大?哪年买的?多少钱?
这人生四问,几乎成了北漂人士见面聊天的话题标配。
08年就买了,在望京,140坪,当时8000多。
唉,还是你明智啊,我们06年就在这儿了,就没想着买房子。
其实我也是被迫,单位不解决住宿了,只给租房补助,后来咬咬牙就买了,如果拖到现在,打死也买不起了。
我在旁边听的一阵子呲牙咧嘴,老子03年就毕业了,当时也有机会到北京,要是我也在这里买上了房子,说定现在已经……因为还房贷过劳死了。
我的肉身羸弱,列位的体格要好很多,所以去大城市还是对的。
因为你的发展,永远是和城市绑定在一起的,同样的奋斗场景,一样的努力水平,城市发展越快,你分得的红利越多。
既然会蹭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必须好好利用才行啊。
您放心,从今天开始,我就学习蹭饭、蹭WiFi、蹭同学的零食、蹭舍友的化妆品,各种攀附权贵,各种造型抱腿,如果傍上了大款,以后虽然苦海无边,不就与我无关了吗,哀家已经上岸了。
额……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那种不要脸的道理。
今天我讨论的“蹭”,是对趋势的判断、对占位的选择、对各种条件的优化组合,而不是舍弃了自身的脸面和底线,去扭曲人格做利益交换或只占便宜不要尊严。
不放弃自身努力和不侵害他人权益的蹭,讲的是战略眼光。
见到不花钱的好处死乞白咧啥都想要,需要补思想道德修养。
要学会借势蹭对行情,而非贪图小利惹一身鄙夷的眼睛。
我觉得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就一直做的挺好。
当年我大学四级都过得很艰难,自打找了个学英语专业的媳妇,现在我跪键盘的时候,随机摁出来的,都是雅思级别的单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