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特别害怕写作文,因为总觉得写的不好,就越发没有自信。甚至做阅读理解题都觉得是一种莫大的考验。为此小学毕业的暑假还专门拜访当时学校退休的名师,学习“写作文”,现在看来也并非全无用处,至少当时写过几篇文字,让老师好好表扬了一番,算是不再抵触写作,打好了入门的准备战。
那时候妈妈特别看重写作,经常拿小朋友的投稿文章给我看。
初中特别幸运的遇到了一位超级棒的语文老师。作文是语文课的大头,必然是老师训练的重点。老师姓侯,长相平平甚至有些秃顶,然而时至今日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都极其鲜明,如果当时有什么偶像,大概就是我的侯老师吧。
因为有了男神侯老师,班里出了很多写作高手。总结一下侯老师给我施加的魔法(也许对现在正在为写作挠头的中学生会有帮助)
男神说,写作说一种知识积累的输出,前提必须先有输入。他强迫我们输入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就是看书!
1、每周交7段摘抄的优美文字,并要求背过,随时抽查。为此我几乎每个月出版的《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格言》都会买(习惯延续到高中毕业,家里的杂志能堆一人高)在那之前我真的不爱看书,甚至拿着书都看不下去,硬是被老师“逼”的,把看读者当作必不可少的内容。
2、每次作文课都会留出时间让大家分享自己节选的美文,老师会将美文的独到之处进行讲解。甚至会拿出我们曾经写过的文字,让我们进行对比,并教会我们如何借鉴和引用。
3、每个假期都要求我们大量读书,写读书笔记。还记得初一第一个假期要求我们读“上下五千年”(惭愧的是,到现在都没有读完全册)
4、老师教会我们真实体验生活,说真话。不为写作而写作。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初二有一次下大雪,每周四下午都是连上两节的作文课,侯老师让我们出去玩雪,我们心想肯定要写跟雪有关的作文了。结果老师却告诉我们,注意安全,放心去玩,不给你们留作文。时间都过去快10年了,想起来依然激动。
上了高中开始关注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知道韩寒,看他写的《想少年啦飞驰》《三重门》还有郭敬明的《幻城》。高中时学校有个小图书馆,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去图书馆看书,基本也是些杂志类的,比如《80后》也是因为这个杂志连载郭敬明的《幻城》才第一次将完整的故事看完。班里还有很多同学买杂志,买小说,我们就换着看,那时候我的杂志往往新着借出去,都被看过一遍之后才传回我。班里有个男生经常买一些网红小说,张悦然的、《那小子真帅》…… 有的已经想不起来, 那段时间看的书最多。
其实,中国这种应试教育下生产出来的学生真的更懂得考试而不懂得体验生活。️越来越多的考试形式大于内容。几乎所有的写作也都可以被套路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能有像侯老师这样的老师存在,还能有能支持我买杂志的父母存在,真的感慨自己何其幸运,也特别感激。
基于此才真正开始对写作越发的喜欢,谈不上热爱,却也会在无聊的时候可以发篇博客消遣。曾经有位友人把我的博文印成一本册子作为礼物送给我,看到了是无限的欢喜。然而生活让我越发浮躁,少有那时的闲情逸致再坐在书桌前,安静地写下一篇长长的文字。甚至回到家用电脑打字的机会都少有。
如今上班之后,各种计划,各种方案,各种措施,统统离不开文字。会写作真的已经不可或缺。之前学的东西似乎也有了用武之地。
感谢每一次与写作的缘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