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知识要点】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
2.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孔子是大教育家,后人称他为“孔圣人”
3.弟子们整理、记录孔子言论,成书《论语》
4.晚年著书《春秋》
5.孔子学说地位: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思想家老子
1.春秋晚期楚国人。
2.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3.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4.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三、战国时“百家争鸣”

【难点解析】
1. 孔子说“学而识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孔子这三段话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孔子的这三段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2.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吸收用?
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墨子的兼爱和非攻;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3. 你怎么理解“百家争鸣”?
每位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已见,彼此辩驳.例如,关于战争,墨子反对非正义战争,孟子则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战争。关于治国方法,孟子倡导“仁政”治国,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子则主张法治。
4. 你认为哪家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韩非的主张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重点考点】
1.孔子的政治主张是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仁者爱人);教育主张是(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2.(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是(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3.(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一切事务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4.(孟子)主张用仁政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