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BBC《文艺复兴》

作者: 清平巷1号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21:06 被阅读0次

          今天集中观看了BBC(英国广播公司)制作的三集纪录片《文艺复兴》。兰德尔·赖特导演,马休·柯林斯编剧兼主演,每集约60分钟,集中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活跃着的后来影响世界的画家、画风与作品,第1集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第2集波希《尘世乐土》,第3集皮耶罗弗朗西斯卡《耶a稣受a洗》,可说是大饱眼福。不知为什么,片中没有详解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以及罗素等。

          马修·柯林斯在片头就提醒观众,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创作时是多么激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真正伟大的地方。第一集重点推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和他的《草地上的圣母》。

          拉斐尔·桑西(1483-1520),出生在意大利一个小镇上,他的父亲是宫廷画家,受环境熏陶,自小学习绘画,模仿父亲的作品。后进入画师学画,师承佩路基诺。两年后,他听说里昂纳多和米开朗琪罗在佛罗伦萨那获得了艺术成功,决定去佛罗伦萨闯闯。此时的他21岁,比达芬奇小30岁,比米开朗琪罗小8岁。其间,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博采众长,不久,他名扬罗马艺术圈。

          或许冥冥之中的一种大师缘分,“圣母与圣子图”主题,多位伟大的艺术家都有创造,据说,米开朗基罗看见了达芬奇的画作于是做出的雕塑,后来拉斐尔也画了一系列20幅的圣母圣子草稿,其中一幅就是最为著名的《草地上的圣母》。

          与文艺复兴以前的作品不同,拉斐尔第一次把圣经故事里的人物表现的有血有肉,运用了大量的技法如虚实对比、颜色振动、明暗对比、主次对比等,将不同形式的美集中到《草地上的圣母》,独创了经典雕塑中人的感觉,母性的温柔以及青春健美,特具中世纪艺术的简约之美,契合了人文主义思想。拉斐尔暂短的37年的人生,给世人留下了300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令人既惋惜又惊叹。

          希罗尼穆斯·波希(1453-1516),荷兰著名画家。波希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画家,早年接受的是15世纪的法兰德斯传统教育。法兰德斯的影响表现在绘画所用的材料和形式上:在木板上作油画;画面分为三个部分,即三折屏画。他把设想的形象放在整个画面里,不大顾及布局和透视技法,使用的色彩也别具特色。波希在不少作品中使用的光线对比被称是17世纪暗色调主义的先驱。

        《人间乐园》是木板上的三联祭坛画,作于波希的艺术成熟期,此为中间一幅,左边的是亚当和夏娃同在地上乐园;中幅则表现人间的肉欲欢愉;右幅是在地狱遭受残酷拷问的情形。左、中、右分别都是虚幻的想象绘画,表现人类从亚当夏娃的原罪到进入地狱的无常幻景,他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天堂中亚当和夏娃被创造、世间人类的情欲和享乐、地狱中噩梦般的景象等画面。作品曾被人解释说是“中世纪言语的图腾”。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1417-1492)意大利著名画家,出生在纺织品富商之家,受过严谨的正规教育。正是这种教育使他从数学观念出发,把对光线和色彩的敏感与在绘画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造型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画风。所以他的画有数学般完整的形式和出色的空间感,又有一种不受时间限制的宁静气息。

        《耶a稣受a洗》取自圣经题材的绘画,描绘了基b督受b洗的情景,色调明快,刻画细腻,背景运用了透视画法,加强了特定空间的纵深感,烘托了画面的宗教气氛,流露出摆脱了中世纪桎梏的清新感。画面主体形象是约翰用河水为耶a稣施洗,正在此时天空飞来一只鸽子,悄无声息地透出一种人间气息。

          文艺复兴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一般来说,文艺复兴时期是从14世纪到17世纪中叶,由意大利兴起,伴随着绘画、雕塑和文学领域的百花齐放,而后席卷整个欧洲。随着马修·柯林斯富有感染力的导引、讲解,加上先进的摄像技术的运用,即便我这个不通绘画技艺的观众,看通个一鳞半爪,也会不自觉地受到这些大师作品的震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BBC《文艺复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fl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