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碎碎念之诌礼

碎碎念之诌礼

作者: 彼岸_1409 | 来源:发表于2021-03-24 10:50 被阅读0次

    1

    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有个镜头一直让我记忆犹新回味至今。

    在北大的文学课堂上,邓中夏和郭心刚因为和教授黄侃的意见不同,黄侃在课堂上痛批白话文,并将发表胡适文章的《新青年》扔在地上,郭心刚和邓中夏坚决拥护新文化,与黄侃发生激烈争辩。最后,黄侃说,你们从我的课堂上消失,郭夏二人离开教室。

    有趣的点也在这里,黄侃说完消失后,郭夏二人走到讲台前,给黄侃鞠躬见礼,说,我们这就消失,黄侃也鞠躬回礼,说,消失。

    看着是毫无违和感,可要翻译成普通话并放在现在的课堂上,那就有意思啦。

    老师说:“你们滚出去。”

    两个学生走到讲台跟前,给老师鞠一躬,说:“老师,我们滚啦。”

    老师回鞠一躬说:“滚吧!”

    就问别扭不别扭,好比两个人操着菜刀斧头都要干架了,之前还得鞠个躬说,小心你的狗头。

    先贤们在批判儒家三纲五常的时候,对“礼”字一直恪守有加。多大的事多重要的人,见面先见礼,话前先鞠躬,无论谈话内容为何,结果如何,必要的礼仪礼节不能少,即使会吵的面红耳赤也要温文尔雅谈吐有礼行止有节。

    可我们现在哪里还有这样的礼,我们的礼已经仅仅见于学生课前起立喊声老师好,还有谢谢对不起不客气,疏远淡漠敷衍外化于行没有内化于心。

    更多的礼仪都被用在了职场和酒场。职场礼仪是门大学问,见到领导该怎样称呼显得亲切,露几颗牙微笑显得端庄,坐椅子的几分之一显得矜持,寒暄到什么程度刚好到位?有很多人甚至专家对此深研不辍,可见这不是一般人能参透的。

    至于酒场礼仪,那就更博大精深了。文明一点的,领导相互喝完才能敬酒,可以多人敬一人,不能一人敬多人,碰杯的高低,代酒的人选,敬酒的辞令都是有讲究的。不怎么文明的,“领导嘴一张,好事要成双”,“五魁首呀六六六,杯里半点不能留”“感情深一口闷”等等,可不都是单纯的酒令,伴随的都是默认的酒场规矩,独饮不成酒,杯里不能留,举目所望处,尽是桌底人。

    2

    清末怪杰辜鸿铭在给北大学生讲课时说,礼貌的本质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将心比心,以己及人,显示出体谅和照顾的特征,是名贵的,散发着芬芳的香水儿。

    所以讲礼貌应该不仅仅是那一鞠躬和一个问候,而是一种深埋心底的修养和触及灵魂的尊重,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君子和而不同,是野火烧不尽枯荣,甚至是骂人不接短。

    辜先生还说,日本人也讲礼貌,但他们的礼貌是没有芳香的花儿。为什么呢?日本人看上去彬彬有礼,即使吃饭也要给食物见礼,我要开动了,你们做好准备了吗。所以他们也打着礼貌的幌子,我们只是要建立一个大东亚共荣圈而已,请你们多多关照。于是我们就付出了人财物甚至主权来“关照”他们。

    这就是我们的礼貌和他们礼貌的不同之处,他们的礼貌浮于表面,甚至使礼貌成为行事的工具。我们的礼貌是深到骨子里的教养,礼貌使我们温和谦逊,进退有度。即使现在我们的礼比之前人有所逊色,但我们五千年文化滋养的礼仪教养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模仿的,也是永不褪色的。

    我是偏爱以前的礼仪文化的。见面先见礼,不管后面会不会红眼,永远都要气定神闲,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这最适合我这种心直口快的人,见面了得先鞠躬吧,趁着这个当口刚好想一下,完了我该说啥,说啥人家爱听不至于得罪人,说啥能使气氛友好而不尴尬,而不是“干啥去”“好着没”,甚至于“呵呵呵”。

    得了,好好的一部献礼大剧又被我拐偏了,估计会有人说,竖子无礼。而一个我对着他们先鞠一躬,然后说,管得多。另一个我只能摸摸后脑勺,伴随一句,呵呵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碎碎念之诌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ic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