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场景
上一篇文章,把我所感兴趣的几个点,提炼出来,跟大家分享,原来这么多人喜欢这个小说和电视剧,或者说喜欢王志文,也有人批评我,说引荐原文台词的地方太多,但是我想说,这部经典的作品,我是没有能力篡改,只能是以我的喜爱和理解,用白话文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梳理出一份大纲,或者经典台词,让大家想回顾的时候,能够方便找到,顺便加入些自己的理解,如能有共鸣,那是极好,如果没有,也当是自己的一个回顾。大家平常心就好。
一句话:看别的人故事,揣摩自己的道理
天道中最纠结的,或者争议最大的,无疑是最后的结尾,这个“留”或者“不留”的争议,拥有惊人智慧的男主角,拥有美貌和人性的警花,最后女主角殉职,却没有被评为烈士,最后一通电话打给男朋友,男友却没有劝阻和挽留。
这种情况,如果是你,留还是不留?
按照我们的的想法,结局最好是大圆满,两个人相濡以沫,远走他方,弘扬佛法,岁月静好,但是,如果这样,一个名义上的大圆满,还会有这么多人获得启示,还会是作者想要塑造的人物特点么?如果是狗血剧情,或许是,女主经过漫长的时间洗礼,发现她爱的男人,只不过是一个哲学疯子,耍嘴皮子,最后出轨了,或者死心了,分手了,变成男主倒追的逆袭,我想,无论哪一种都不如这个看似不圆满的结局,发人深省。
很忧伤,有木有
感情归根结底是一种执着,当自己执着一个人时,暂时有一些快乐,不过这种执着最终会带来痛苦。我想在原本不享受女人牵绊,纠缠,的丁元英身上,一定知道这样的一个执着产生的痛苦,还不如孑然一身,因为他的一段短暂的婚姻,以及他被冠以欢天酒地的名声,这都让他不屑于解释,懒得解释,没有把自己陷入一种家长里短中。
《无量寿经》中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言。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来到这个世界是独自一人,最后离开也是孑然一身。所以有些人说“没有某人,我就活不下去了”尽管追求爱情无可厚非,但行为上应该发乎情,止乎礼,这是一个化解执著的空性智慧。心里全都是自私自利的念头,不一定就活的快乐。所以他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心动手不动,哪怕是看到了小丹的身体,仍旧没有做出过格的举动。
如果是我们呢?会不会是变成了男欢女爱的场景收尾?
当然,无论何种场景,重要的是心,看你里是否表里如一,这是一个男人的涵养和责任,正是因为如此,也有了后来的情深义重
在芮小丹第一次听说丁元英这个人的时候,是好朋友委托她帮老板租房子
朋友这么介绍他:“我没见过这样的人,或许说他不是人,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
当这个定义烙印在小丹的脑海里,在一个女孩子心理,这样的男人,无疑在潜意思里就是有征服的欲望的,可能是她自己的不自知,所有当有了非人的理解,在以后的发展关系中就对丁元英有了极大的理解和包容
美丽的女主
甚至包容在她询问音响价格时候他对40万高额价格的迂回
买回他所有卖出唱片的示爱
去北京见他的朋友想要全面了解他的努力
虽然之后她采取了小小的报复,并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而丁元英在入住古城之后,一年之内并没有主动联系,顺缘而不攀缘,这些有了前期的铺垫,就有了很好的解释。并没有预想当中的依托熟人关系而得到便利。还没有见面的时候,朋友给定义的标签为:‘极品混混’“会赚钱的人”“地位高的人”“有思想的人”“有学问的人”“倒行逆施”“说鬼话办鬼事”。想想吧,如果我们身边的人,这么多的标签介绍一个人,随便拿出来一项,也会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肖亚文说:“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肖亚文说:“当你觉得这个人很特别的时候,千万别对这种人动心思,一旦动了那种心思你就算把地狱之门打开了,除了自己受折磨不会有第二种结果。这种不是人的人是个女人都受不了,他妻子只跟他过了半年就离婚了,说他不是人。我说这话你可以不当回事,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那是你自找的,别怪我没提醒过你。”
春节的时候再见面的场景,看见男主抱了两箱的方便面,那时候的小丹,应该已经出现了无法言说的情绪,或许是女性的一种对弱势的关怀吧
尤其是其中一段描写,房间里没有炊具,极少的家具,以及生活的清淡,她被一种叫做简洁的东西吸引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是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这种人物的立体,让一个有着独立判断能力的警察,是有兴趣探究的,并且像一个黑洞一样,谜一样的男人,倒行逆施的男人,摸不透想什么,也不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所以这样的感情,在还不算两情相悦的时候,便已经深深扎根在脑海里
交谈
越是低调的掩饰,越是会被人放大优点
买回来丁元英卖了的所有唱片,放到眼前的那一刻,这种已经是一种感情的告白,只是这种告别在一个标榜文化属性的男人那里,变成了一种潜意识的自我防备,他怕突如其来的关心
在芮小丹心里:说魔说鬼都是个表述,本质是思维逻辑和价值观与普通人不同,所谓的地狱之门也无非是价值观冲突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如果你是觉者,我尊敬你,向你学习;如果你是魔鬼,我鉴别你,弃你而去。即便是价值观不同,就真有那么可怕吗?
从这样一个内心独白,来说明女主的理智与智慧,这种面对极爱的权衡,不是想的得到或者失去,而是想的是进还是退,无论进退,她是独立,自主,没有盲目的纠缠。
作品当中有三个重大的抉择,是女主决定的:
1、追求丁元英及追求的手段
2、要了一个“神话”作为礼物
3、解决了自己的生死
我经常说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生下来,也不能决定什么时候死去,但却都是被判了死刑的人。但是她做到了,选择了一种大义凛然的死法
在追求的时候,女主用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桥段,那个场景出现时,我认为王志文的表情是极好的,有对事情的震惊,有对做法果断的称赞,也有对这个人的赏识,唯独没有情色之间的猥琐。
芮小丹平静地说:“我把一个女人所能及的事都做了,包括我的廉耻和可能被你认为的(禁止),以后我就不遗憾了。现在你可以走了,结束了。”
丁元英久久凝视着芮小丹冷静地说:“我是人,而且还没有进化到此时此刻可以无视本能。但是,我丁元英何德何能敢领受上苍这样的恩赐?”
他站起身,弯腰捡起那件睡衣,轻轻地给芮小丹裹在身上,又坐回到原处,望着她极其诚恳地说道:“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说出来而装不知道。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稍微停顿了一下,他说:“我自以为是有点学问的人,但是今天我得承认你给我上了一课,你让我用灵魂而不是文字去理解女人的圣洁。你这样做,是基于一种对应的人格,谢谢你能这样评价我,谢谢!”
保留了这段原文,可以让大家更好的代入画面感
她真切品味了爱之苦,证到了心之地狱的真实不虚。为了逃避心苦,她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不愿让脑子静下来,难以忍受那种来自心底的痛,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才把丁元英的面孔从心底浮现在脑海里,而伴随她的是音响里的《天国的女儿》和挥之不去的忧伤。
在工作期间,差一点失去生命,索性是一颗没有响的子弹
重获新生的时候,她的委屈,后怕给了她勇气,给了男主打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是一个关键的导火索,让不想被女人摧残的丁元英,决定遵从自己的心,有招有术的感情,招术里是什么不去论它了。没招没术的感情,剩下的就是造物主给的这颗心。
为了把他多留在古城一些日子,小丹决定要一件礼物,这个礼物的重量是一个神话,一个改变农村现状,自己自足的神话,会是一个伟大的公司,也会是一个让人人都敬仰的伟大的男朋友,也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或许能帮他留住男朋友。
为了神话的运筹帷幄
但是当我们反过头来看的时候,一切的计算,都逃不过因果,或许她没有这样的福报,所以不能长久的拥有这个男人,或许那几个发烧友没有福报,都没有得到原本应该属于他们的荣华富贵,或许说丁元英没有福报,任凭他可以怒指乾坤错,却不能改变一丝丝天道的命运。
虚构的人物不能,我们也不能
丁元英说:“聪明如你的女人,不多。奢华如你的女人,也不多。谢谢你这么在乎我。”
如果我是女主,我也会选择自杀,因为我爱的是神一样的男人,而那个时候,毁容了,脚断了,与其悲悯的活着,不如骄傲的死去。只不过她没想到,因为她的自杀,并没有被评为烈士,但是丝毫不减少她的英雄形象。本来名誉也不是她想要的。
如果我是男主,我也不会留,因为我爱的是一个精神洁癖的女子,全书重点表明两个电话
第一个电话,恋爱前,风雨交加,生命之后的后怕,委屈痛苦情感都寄托在这个电话,是事情过后的一个发泄,所以他说:你在哪,我找你,很主动的去等待他的女人。
最后一个电话,是事情发生之时,我想他知道,就算留下,在以后警察的职业生涯也会后悔,有精神洁癖不能忍受做一个逃兵,所以他知道他爱的人会自己决定应该做什么,而不是为了谁而做什么,他选择了尊重!
而他自己,强调文化属性,有空性见解,知道因果的人,也不会相信人死之后就不存在了,会在下一个轮回,继续他们的爱情,所以当朋友问:为什么不留?他说:“因为她是警察”。
只能说,他用了常人无法理解的包容,读懂了他的选择,给自己伤心到吐血,让世人觉得他的冷漠。唯独他们的朋友,在结尾说了句“看来大哥又要挨骂了”
这是两个人共同的朋友,或许懂得了两个人的忧伤。
更多推文,请关注有面儿,文笔不好,仅为原创
哪怕获得一句共鸣,也是有意义的分享
下一篇:天道中的友情——男人如韩楚风,女人如欧阳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