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乐育堂语录》卷一.五

《乐育堂语录》卷一.五

作者: 白丁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07:31 被阅读8次

五  明心见性

  吾示明心见性之真谛。夫先天之心即性,先天之性即虚无元气,要之,一虚而已矣。人自有生后,气质之拘,情欲之蔽,恩爱之缠,此心之不虚者久矣。气为心使,精为神役,驰逐妄游,消耗殆尽。此学人下手兴工,所以贵凝神调息也。盖神不凝则散,散则游思妄想迭出,安能团聚一区以为炼丹之主帅?惟能凝则一,一则虚。我心之虚,即本来天赋之性;外来太空之虚,即未生虚无之性。息不调则放,放则内而脏腑、外而肌肤,无非一团躁急之气运行,欲其凝聚一团而为我造命之本,盖亦难矣。惟能调则平,平则和。我身之和,即我生以后受天地之命;太和一气,即未生以前悬于天地之命。此即真性真命,与天地人物合而不分之性命,亦即神仙造而为神仙之性命也。生等欲复命归根,以臻神化之域,亦无他修,只是凝神令静,调息令匀,勿忘勿助,不疾不徐,使心神气息皆入于虚极静笃而已矣。但非造作之虚,乃自然之虚。故天地鬼神人物,同一源也。然亦非虚而无实也。惟我之神既虚,则天地清和之气自然相投。人之所以参天地、赞化育、变化无穷、神妙莫测者,即此神息之虚得感清空之虚之气入来。此虚中所以有实也。久久凝聚,自然身心内外有刚健中正、纯粹以精之景。如此见性,方是真性发见。心何以明?惟虚则灵,灵则明,明则众理俱备,万事兼赅。未动则浩浩荡荡,无识无知,所谓内想不出,外想不入,但觉光明洞达,一理中涵,万象咸包,斯得之矣。及触物而动,随感而通,遇圆则圆,随方则方,活泼不拘,似游龙之莫测。又云:“静则为元神,动则为真意”,神与意一也,不过动静之分焉耳。又闻古云:“心无性无主,性无心无依。”心所以载性,性所以统心,是知心之高明广大、神妙无穷者,即性之量也。明得这个真心,即明性矣。但此性未在人身,盘旋清空为元气,既落人身为元神,要皆虚而不有。学者下手之初,必要先将此心放得活活泼泼,托诸于穆之天,游于太虚之表,始能内伏一身之铅汞,外盗天地之元阳。久之神自凝而息自调,只觉丹田一点神息,浑浩流转,似有如无。我于此守之照之,犹如猫之捕鼠,兔之逢鹰,一心顾諟,不许外游,自然内感外应,觉天地之元气流行于一身内外,而无有休息也。性功到此,命工自易焉。彼世之山精水怪,能化人形,命功亦云极矣,但出而观玩,见可欲则贪,见可畏则惧,甚至做出不仁不义、无廉无耻事来,所以终遭诛戮而莫能逃者,皆由少炼性之工耳。吾师教人必以明心见性为先务者,正谓此也。诸子知之否乎?

相关文章

  • 《乐育堂语录》卷一.五

    五 明心见性 吾示明心见性之真谛。夫先天之心即性,先天之性即虚无元气,要之,一虚而已矣。人自有生后,气质之拘,情欲...

  • 《乐育堂语录》卷一.一

    一 凡人欲学一事,必先见明道理,立定脚根,一眼看定,一手拿定,不做到极处不休。如此力量,方能了得一件事,纵不能造其...

  • 乐育堂语录.卷五(10~18)

    十ARTX.CN 吾言集义生气,是去人欲以存天理之学;金丹大道,是化气质以复本来之方。此中大有分别。何者?去人欲之...

  • 乐育堂语录.卷五(1~9)

    一 命工虽在性中,然脱胎成圣以至百千万亿化身,亘古亘今,盖天盖地,此中别有一层工夫。若依后儒说来,只一尽性而已,此...

  • 乐育堂语录.卷五(28~31)

    二十八 时将解馆,先生升座,诸子侍位。一一验功毕,浩然叹曰:百岁光阴能有几何?夏禹所以惜寸阴,陶侃所以惜分阴者,正...

  • 《乐育堂语录》卷一.三

    三 厌离出世 人生天地之间,除却金丹大道、返还工夫以外,形形色色享不尽之荣华富贵,无非一幻化之具。在不知道之凡夫,...

  • 《乐育堂语录》卷一.七

    七 上上乘法 近来所传者,都是上上乘法。生须从静定中细心体贴,方有会悟。不然,恐信手翻阅,无大滋味。不知吾单词只字...

  • 《乐育堂语录》卷一.二

    二 阳生之时 诸子谈及阳生之道,已非一端,总不外无思无虑而来。即如贞女烈妇,矢志靡他,一旦偶遇不良,宁舍生而取...

  • 《乐育堂语录》卷一.十五

    十五 筑基有道 生学玄道已经数十余年,然而基犹未筑者,其故何也?良由修炼无序,作为不真,以行火采药不得实实把柄...

  • 《乐育堂语录》卷一.十二

    十二 安心久坐 诸子近日静养,无非从色身上寻出真身出来。第一要做一次见一次之功效、长一番之精神。法身涵养久久,始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育堂语录》卷一.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iv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