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乐育堂语录》卷一.七

《乐育堂语录》卷一.七

作者: 白丁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07:21 被阅读24次

七 上上乘法

  近来所传者,都是上上乘法。生须从静定中细心体贴,方有会悟。不然,恐信手翻阅,无大滋味。不知吾单词只字,都从心坎中抉出,无半句诳汝也。下工之始,神游太虚,洞观本窍,则以虚合虚,而心明性见,随时俱在,不待真阳生也。可惜人只知养虚,不知去间虚之物。亦第知心驰于欲为不虚,不知力绝夫欲亦为不虚。夫以多欲令人神伤,绝欲亦令人心劳,二者虽有不同,其为心之障则一而已。顾不曰虚而曰阳生,盖以虚言,则恐人堕于无一边;曰阳者,即示人虚中得实,含有圆明洞达、无限神通在内。惟能虚之极,阳乃从中而生,我即以真意采取之,烹炼之,沐浴温养之,一如天地初开,烟云障蔽,真阳一到,而融融春意,无非是一团太和,酝之酿之,以外悉化为乌有矣。有者既化,而无者又从此生。盖实者虚而虚者实,要皆一阳之气自然造化于其中,而初无容心焉。《定光经》云:“得道之验,第一宿疾齐消,身心爽快,行步如飞,颜色光耀”,皆一阳之化化生生者也。但愿生具一坚固耐苦心,不造其极不止。平日用工,亦要识虚字之妙,方有进步。此处得力,才算真得力,真实受用。他如一切荣显,皆春花在目、浮云障天,毫无意趣也。若不得此般至乐,断无有不倾于势利场者。学人造到此境,才不枉一番心志。再示生炼心之道。夫人之心,本自虚灵洞达,只因有心无心二字着之,所以不明而昏,不虚而窒也。人能存诚以立其体,随缘以应其机,即程子所谓“心普万物而无心,情顺万物而无情”是也。生能如此,即一刻中万事应酬,俱如山中习静一般。若不如此,即闭门静坐,亦如万马营中扰攘不休。故庄子云:“不制其心,心不得其正;强制其心,心亦不得其正。”惟有存其心而不使之纵,宽其心而不使之忘,如此动静惟一,隐显无分矣。是岂易得者哉?生须从此审定玄关一窍,常常采取,不失其时,进退火符,不违其制,沐浴封固,不愆于度,则神气打成一片,真机常在目前,自然天然,一任外缘纷集,此心直与太虚同体,毫不动心焉。

相关文章

  • 《乐育堂语录》卷一.七

    七 上上乘法 近来所传者,都是上上乘法。生须从静定中细心体贴,方有会悟。不然,恐信手翻阅,无大滋味。不知吾单词只字...

  • 《乐育堂语录》卷一.一

    一 凡人欲学一事,必先见明道理,立定脚根,一眼看定,一手拿定,不做到极处不休。如此力量,方能了得一件事,纵不能造其...

  • 《乐育堂语录》卷一.五

    五 明心见性 吾示明心见性之真谛。夫先天之心即性,先天之性即虚无元气,要之,一虚而已矣。人自有生后,气质之拘,情欲...

  • 《乐育堂语录》卷一.三

    三 厌离出世 人生天地之间,除却金丹大道、返还工夫以外,形形色色享不尽之荣华富贵,无非一幻化之具。在不知道之凡夫,...

  • 《乐育堂语录》卷一.二

    二 阳生之时 诸子谈及阳生之道,已非一端,总不外无思无虑而来。即如贞女烈妇,矢志靡他,一旦偶遇不良,宁舍生而取...

  • 《乐育堂语录》卷一.十五

    十五 筑基有道 生学玄道已经数十余年,然而基犹未筑者,其故何也?良由修炼无序,作为不真,以行火采药不得实实把柄...

  • 《乐育堂语录》卷一.十二

    十二 安心久坐 诸子近日静养,无非从色身上寻出真身出来。第一要做一次见一次之功效、长一番之精神。法身涵养久久,始足...

  • 《乐育堂语录》卷一.九

    九 太空之空 太空之所以生生不已,直至亿万年而不灭者,非果空而不实也,中有至诚之神主宰其中,复有流行之气运用于外,...

  • 《乐育堂语录》卷一.十四

    十四 阴鸷积德 诸子闻吾道之真,须切切提撕,时时唤醒,俾此心常在,此性常存,于以造之深深,习之熟熟,以几乎天然自然...

  • 《乐育堂语录》卷一.八

    八 玄关一窍 吾言玄关一窍,是虚而灵者之一物,才能了生死、脱轮回,为亿万年不朽之法身。从此体会出来,务令干干净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乐育堂语录》卷一.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cozftx.html